夕阳的余晖散去,海河岸边亮起了灯盏,徜徉在海河环带公园的小径上,从天津站向天津之眼的方向走,不多远处,你就会看到海河北岸有一片西式独栋洋楼,取道进入后,你会发现那些喜欢夜生活的饮食男女们已经坐满了街道两侧的西式餐厅和特色酒吧。踱步于其中,你会感到自己仿若置身于异国。
这里就是天津的意式风情街,它的前身也就是我们今天要聊起的是 ---- 百年前的天津意租界。
意界 马可波罗广场及周边建筑
要了解那段历史,我们需将时间上溯到114年前,那时的中国正在遭受着八国联军的侵袭。
1900年7月,联军的部队从海上由大沽口进入天津,14日天津沦陷。自此,继英法和德日之后,列强又在天津掀起了第三轮强划租界的浪潮
1900年10月,意大利驻华公使下令军队强行占领海河北岸的一处700余亩的盐坨。在此之后,意国又与清政府展开多次谈判和交涉,终于在1902年6月与清廷签订了《天津意国租界章程合同》。自此,意国在天津的租界地正式划定。
意界区域图
其位置为:西临奥租界、东临俄租界、南面跨海河与日、法租界相望、北抵京奉铁路。
在意国取得天津租界之初,这片地方是一个临河的村庄,除了盐坨之外四周都是大片的空地、水坑和堆放的垃圾,而且地势低洼。
意政府为了开展对租界内的建设,派遣了一名年轻的中尉作为行政工作的主导者,这个人的名字叫费洛悌(Fileti)。这位年轻的军官虽然经验欠缺,但是他却有超常的组织能力。
费洛悌制定了整个社区的建设方案,开始着手完成在一片沼泽地上建立一座小型现代化城市的艰巨任务。雇佣的工人将海河清淤挖出来的废土运回来,填平了沼泽、水坑和大面积的低洼地。艰苦的工作最终解决了意租界地势低洼的窘况,为后续的建设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意界 街景
在此之后,意租界地区进行了勘测,同时起草了道路修建计划。
意界本身地理位置优越,南临海河,东侧是天津火车站,水上及路上交通都很便利,是房地产开发的理想之所。当时的投资者都认为这片区域有利于房产投资,纷纷购地置房。意政府也抓住形势,果断决定将除了临河的一小片土地用于商业之外,其他大部分地块均出售给私人。与此同时,在租界内还建立了公用事业,创办了警察署、消防队、俱乐部、菜市场和花园等。
意界 警察署
意界 公园
1914年,已经晋升为上尉的费洛悌代表意大利当局与美国美孚公司签订了用沥青铺设意界路面的合同,经过试验后非常成功,意租界也是天津各租界中第一个使用沥青铺设地面的区域。
意界 繁华的交通
1916年,意政府为了巩固军事力量,在租界内的小马路(今光明道)修建了一座规模宏大的兵营,用作意大利驻屯军的操练和生活的场所。该兵营主体结构是一座典型的意大利风格建筑,坐北朝南、三层砖木结构,总面积达四千余平方。
意界 兵营
从租界建立之初,经过二十余年的经营和建设,租界内洋楼林立,在当时成为一片独具特色的欧式建筑群。整片意租界几乎全部由漂亮的柏油路面铺成,到处是整洁而又设施现代化的住宅和办公楼。
意界 旧照
1923年10月,租界内新建成了意大利工部局 ---- 天津当时最好的市政厅。它是一座意大利文艺复兴风格的建筑,主体两层,局部三层,设有地下室。建筑外部立面为红砖配石材,正面有塔楼,上面配一座时钟,整点报时。
意界 工部局
在娱乐设施方面,意大利人也颇费心思。
1933年,意国工部局的工程师保罗在意租界马可波罗广场前侧精心设计并建造了一座回力球场。其内部设有赛场、娱乐场、餐厅和休闲场所,在当时红极一时,据说与意租界一河之隔的日租界内的官兵经常骑车穿过“日本桥”到回力球馆进行赌博和娱乐。
意界 回力球馆与和平女神雕塑
由于在设计之初,意当局就将租界内大部分区域卖给私人,因此意租界内多为权势阶层人士的私邸,加之基础设施齐备,因此意界被那些达官显贵和时代名流们誉为最宜居的地方。
民国期间比较知名的人士包括中国近代的思想家梁启超、中国著名的现代剧作家曹禺、奉系军阀汤玉麟、民国期间的天津市长张廷谔和两广总督张鸣岐等均在意界内居住生活。
意租界在天津存在了43年。1941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美、英阵营同时向德、意、日三国宣战。宣战书中声明,与德、意、日三国所签订的一切条约、协定和合同全部废止,并声明收回意大利和日本租界。
1943年,意大利的墨索里尼政府倒台,随着政权的更迭,新的意大利政府也发表声明,宣布交还意租界,但中国政府对意租界的实际接管时间是在日本投降之后的1945年8月。
建国之后,经历过文革和天津地震,部分意界内的历史建筑已不存。2002年,天津市政府对该区域进行了保护性开发,逐渐形成了今天我们所看到的“天津意式风情区”。
谢谢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