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沙唐 于 2013-11-26 14:25 编辑
三岔河口位于南运河、北运河和海河的交汇之处,天津老城的东北方向,是天津这座城市的发源地。 《天津卫志》记载:“三岔河在津城东北,潞、卫二水会流,潞水清、卫水浊,汇流东注于海”。
《潞河督运图》部分
隋炀帝杨广(公元569 –618年)在位期间,修建了京杭大运河。使本来以地势呈东西走向的几条江河,通过人力的开凿和疏浚从南至北地贯通起来,形成了当时重要的漕运航道。南、北两条运河也是这条南北通衢上永济渠段很重要的水路。
京杭大运河
金贞佑二年(1214年),当权者在此建立直沽寨,三岔河口从那时起也由单纯的漕运枢纽发展成为军需储运和补给的重地。宋金两国的政治版图也由此为界,一分为二。
明朝初年,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浩浩荡荡的大军由此渡河,南下沧州讨伐朝廷的中央军。得名“天津”之后,着重发展漕运经济,当时以三岔河口为中心,漕运、海运活动逐渐地向外扩大。
明崇祯年间(公元1628 –1644年),为了防止当时满族势力从海路侵扰,修建了七座炮台,其中之一就坐落于三岔河口北岸,这也是天津三宗宝 -- “鼓楼 炮台 铃铛阁”中的一宝,其大致为位置就在今狮子林桥附近。
三岔河口炮台瞭望台
在清康乾时期,天津既是北拱京师的门户,又是皇帝南下江南的必经之地,因此受到了当权者的垂青。在盛世时,天津三岔河口沿岸修建了大量的庙宇和道观,信徒云集,香火旺盛。同时,三岔河口也发展成为天津最早的商品集散地和中国北方水运的交通枢纽。
民国年间,为了有效利用内河航道来发展经济,民国政府多次对海河截弯取直。三岔河口也在这次旷日持久且浩大的工程中由老三岔口的位置沿河向上推进了近一公里的距离,形成了现今我们见到的新三岔河口。
三岔河口漕运景象
三岔河口的漕运船
虽然三岔河口地点发生了变化,但此处仍称得上是中国近代工商业发展的摇篮。其周围也分布着如望海楼教堂这样发生过历史事件的建筑遗址和宗教、历史建筑,如:大悲禅院、天后宫、玉皇阁和估衣街等。
清末民初的望海楼教堂
三岔河口由最初的水道漕运演变为屯军屯粮重地,再之而成为历朝历代的水运交通枢纽,历经数百年的变迁,她一直背负着历史赋予她的使命。在那些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过往岁月里,她守望并眷顾着这一方土地上的人民。直到现今经济发展,信息瞬至的社会,她依然默默地为天津奉献着。
我们感谢你的存在,也会为你着上华丽的衣装,把你的故事讲给我们远方的朋友听,让他们知道你对我们有多重要。所有这一切,只为感恩和铭记。 三岔河口夜景
谢谢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