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沙唐 于 2013-12-9 16:48 编辑
老龙头火车站,天津火车站的前身,始建于清光绪十二年(公元1886年)。
十九世纪中叶,清廷面临内忧外患,疲于招架。其中以李鸿章、曾国藩和左宗棠等高官为代表的洋务派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也以此为目的在全国展开了历时三十五年的洋务运动。他们主张学习西方列强先进的工业技术和商业模式,以求发展本土的近代工业,增强国力,维护当权者的统治地位。
1877年,为了供应北洋水师、轮船招商局和天津机械局兵工厂所需的煤炭,李鸿章下令成立开平矿务公司。为了把煤炭运到最近的出海口,公司请求修建一条唐山到天津北塘的铁路,但遭到了清政府反对。无奈之下,只得将铁路修至唐山丰南一带的胥各庄,再由水路运至天津出海口,这条铁路史称“唐胥铁路”。
1888年,唐胥铁路延展至天津,改称“唐津铁路”。四年后的1892年5月,因车站业务日益增多,又将该站向西移动500多米,修建了新车站。移址后的车站因地处天津海河畔的“老龙头”地区,故称为老龙头火车站。
早期的老龙头车站
1894年,铁路由天津向西北延伸至北京。
1898年 德国海因里希王子到访天津老龙头车站 其下一目的地是北京
1900年,农历庚子年。义和团打着“扶清灭洋”的口号,在京津两地的活动非常活跃,由于清政府的软弱,最终爆发了庚子事变。八国联军从塘沽攻进天津,在老龙头车站附近受到了义和团的阻击,但终不敌洋人的船坚炮利。在这次战役中,车站建筑也被摧毁。
老龙头火车站激战场面
激战后所剩的断壁残垣
1902年,老龙头火车站重新施工扩建,完善了相应的设备设施。因车站与海河对面的紫竹林码头相望,故被称为“天津紫站”。新建的车站与老站虽然形制相仿,但更加漂亮,整座建筑为紫红色,外观为欧式风格。
1902年 老龙头车站
1903年,随着“新开河火车站”(今天津北站)的建成并于翌年改称“天津新站”,天津紫站也于当年改称为“天津老站”,与前者相呼应。
1911年,天津老站更名为“天津东站”,形成了当时天津东、北、西三大站的格局。
天津东站
在后来的民国期间,天津东站也起到一个相当重要的交通枢纽作用。自民国五年至三十五年期间(公元1916 – 1946年间),天津东站始终是中华民国政府铁道部核定的一等站,至民国三十六年(公元1947年)升级为特等站。
老龙头车站站前广场
二十世纪的三、四十年代,由于战争原因,天津东站没有较大的变动和发展。这座车站从1892年起,已经被使用了将近一个甲子。其中数次见证了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运动和战役,这座建筑在那个特定的历史时期曾亲眼目睹了太多的内忧外患,也体会了近代中国所背负的沉重使命。
解放前老龙头车站的票房
新中国建立的第二年,这座老车站得到了整修和扩建的机会。扩建后,候车室的面积达到一千多平米,基本满足了乘客的室内候车,同时站内的轨道也被扩建为九股,满足了客货运送量的需要。从这次扩建起,之后三十余年的时间里,天津东站再也没有进行过大规模的扩建。
解放初期的天津站
随着文革结束,实行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经济稳步发展,铁路的客运量也大幅攀升。至1988年,天津站客运量已达到建国初期的5倍之多,还处于五十年代改扩建规模的天津东站已不能适应这种陡增的客运周转量。 于是,经国务院批准,天津市政府和铁道部决定,对天津站进行大规模改扩建工程。历时一年半的时间,于1988年国庆节正式竣工。自此,天津东站正式更名为“天津站”,邓小平亲自题写了站名。改建后天津站的候车能力增至一万人,每日接发客车能力也达到近百对。
1988年至2008年期间的天津站
到这时,我童年的记忆已经能跟上历史的脚步了。当时的我,还是一个十岁的孩子,在那年的国庆期间跟随着父母来到了天津站的站前广场。那是一个时兴合影留念的年代,我也在这个温暖而有人情味儿的年代里留下了很多美好的瞬间。我们在广场上合影,那时的“立等可取”是多么有吸引力的一个词。我们这张一家三口的照片,历经了二十五年的光景,现在还静静地躺在我家的老相册里。
我在整理书柜的时候,偶尔还会拿出来这些已经有些走色的照片端详一下,它记录的是一个年代,那个年代里有我的影子,同时它也记录了一座建筑在历史上的重生。
那一年,我十岁;天津站,一百岁。
感谢你,我的朋友!一个忘年之交的朋友! 你隐忍了百年前的过往,因为你有一颗平静和乐见未来的心。
今天的天津站
后记: 2001年,随着新世纪的到来,中国北京申奥成功。作为举办第29届北京奥运会的协办城市,天津这座城市和天津站均被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自2007年初开始,天津市政府决定展开“天津铁路枢纽改造工程”,这是天津站自1988年以来首次封闭改造。2008年8月1日,北京奥运会开幕前夕,改造后的新天津站和京津城际轨道交通同时投入运营。实现了新时期的又一次跨越,同时也使京津生活圈成为了可能。
候车大厅
城际列车站台
谢谢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