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发客网|新一代沙发客专业网站|俱乐部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楼主: 老西门

【攻略】上海小吃大集合(原创首发)

  [复制链接]
实名认证

签到天数: 481 天

[LV.9]以坛为家II

TA的评价

评价次数:28

综合评分:5

 楼主| 发表于 2012-9-14 19:40:20 | 显示全部楼层

三黄鸡&鸡粥

本帖最后由 老西门 于 2012-9-14 21:59 编辑

鸡粥是地道的上海风味小吃
而扬名上海滩的却是绍兴人,在1947年成立的“小绍兴鸡粥店”。
小绍兴鸡粥就是用鸡汤原汁烧煮成的梗米粥,配以鸡肉和各种作料。
吃鸡粥时,将煮熟的三黄鸡切成3厘米长0.6厘米宽的块,装盘,鸡粥盛入碗内,加上葱、姜末和鸡油,一同上桌。
鸡粥糯香,白斩鸡肉色白亮带点血丝,赏心悦目,食欲大增。
后来涌现了无数的三黄鸡店,如小浦东、振鼎鸡...
有些外地的游客看见三黄鸡骨头里还带血会有点怕怕,其实吃了之后就知道这样的鸡肉最是嫩滑爽口
我们家都喜欢饭点,三个人花几十块来四分之一后腿的三黄鸡,再来上2块钱的鸡粥或者鸡汤面,各种的大爱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实名认证

签到天数: 481 天

[LV.9]以坛为家II

TA的评价

评价次数:28

综合评分:5

 楼主| 发表于 2012-9-14 19:40:30 | 显示全部楼层

两面黄

本帖最后由 老西门 于 2012-9-14 22:41 编辑

两面黄其实源自苏州,曾是苏州特色的传统面食,一度被称为“面条中的皇帝”。
但其在苏州一度消失
而在人口众多的上海却得到发展至极致
“两面黄”的制作相当费事,要将面条的两面都炸成金黄色,
然后从锅里捞出来后放在盘子上,再浇上浇头和卤汁,等到面条吸足汁后味道就会可口。
上海的老人(老克拉)在寿宴之后往往会点上一份“两面黄”代替西式的蛋糕或汤面

“两面黄”的吃法也很讲究,吃之前记得要“翻个身”,这样才能吃出“外脆里嫩”的最佳状态,
一碗面配一碗三鲜小馄饨,真的是,哥吃的不是面,吃的是两面黄~哈哈~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实名认证

签到天数: 481 天

[LV.9]以坛为家II

TA的评价

评价次数:28

综合评分:5

 楼主| 发表于 2012-9-14 19:40:41 | 显示全部楼层

条头糕

本帖最后由 老西门 于 2012-9-15 05:17 编辑

上海人最喜欢的点心之一。吃上去甜甜糯糯,中间还夹着豆沙,所以老人喜欢、小孩也喜欢。
因为是传统食品,上海的老字号里都可以找到。这是一种夹杂着上海人童年记忆的小食。
上海人喜欢吃糯米是出了名的,原因一个字—“糯”。所以,“糯”也是判断条头糕好味的一大指标。
在入嘴的瞬间,豆沙、糖桂花和糯米混在一起,似乎达到了几种食材混合的最佳比例。
糯而不烂、甜而不腻、绵而不干,恰到好处。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实名认证

签到天数: 481 天

[LV.9]以坛为家II

TA的评价

评价次数:28

综合评分:5

 楼主| 发表于 2012-9-14 19:40:50 | 显示全部楼层

糍毛团

本帖最后由 老西门 于 2012-9-15 05:28 编辑

听起来真是蛮恐怖的名字,其实就是洁白的糯米肉团子(也有包黑洋酥
浑身滚满了晶莹的糯米粒。糯米粒蒸熟后,一粒粒硬硬的,尖尖的,如团子上长满了刺,真是很形象的名字。
小小的米粒,浸透了粉的香,隐隐还有团子的鲜,细细咀嚼,在唇齿之间会有细微的甘甜和鲜香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实名认证

签到天数: 481 天

[LV.9]以坛为家II

TA的评价

评价次数:28

综合评分:5

 楼主| 发表于 2012-9-14 19:41:01 | 显示全部楼层

双酿团

本帖最后由 老西门 于 2012-9-15 05:41 编辑

是上海40年代创制的特色糕团点心。
它以糯米,粳米合在一起磨成米粉为糕面,
采用豆沙和芝麻糖,一团包两种馅料制成,故名"双酿团"。
几十年来,一直在上海盛行,已成为上海著名的特色糕团。
成品透明,隐约可见豆沙和芝麻糖的馅心,吃时甜糯香美。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实名认证

签到天数: 481 天

[LV.9]以坛为家II

TA的评价

评价次数:28

综合评分:5

 楼主| 发表于 2012-9-14 19:41:13 | 显示全部楼层

擂沙圆

本帖最后由 老西门 于 2012-9-15 05:47 编辑

擂沙圆是上海乔家栅点心店的风味名点之一,已有70多年的历史。
相传在清代末年,上海三牌楼一带有一姓雷的老太太,
她为了使汤团便于存放和携带,首创了在煮熟的汤团表面滚白粉的办法,后人为了纪念她,就把这种汤团取名擂沙圆。

乔家栅点心铺经营的擂沙圆是将崇明县大红袍赤豆煮熟后磨成沙,晒干后即成紫红色的粉,
然后,把包有鲜肉或豆沙、芝麻等各式馅心的糯米汤团煮熟,沥干水分,滚上一层豆沙粉。
这种汤团,有色有香、热吃有浓郁的赤豆香味,而且软糯爽口,携带方便,一直深受游客的欢迎。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实名认证

签到天数: 481 天

[LV.9]以坛为家II

TA的评价

评价次数:28

综合评分:5

 楼主| 发表于 2012-9-14 19:41:26 | 显示全部楼层

海棠糕

本帖最后由 老西门 于 2012-9-15 06:13 编辑

海棠糕是沪上著名传统名点,创制于清代,因糕形似海棠花而行名。是一道历史悠久的花色点心,
香甜可口,热食尤佳,深受大众的欢迎。
海棠糕可是点心中的老一辈了,年轻人恐怕有很多都没吃过。
其梅花、海棠花的外形,让人没吃就有了赏心悦目的情怀。它们的外层是面粉皮,里面是豆沙馅,在特制的模具中烘烤而成。
糕形似海棠花,色呈紫酱红,香甜松软,可谓色、香、味、形俱佳,
同苏州"梅花糕"一样,同为一道具悠久历史的花色点心,深受大众的欢迎。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实名认证

签到天数: 481 天

[LV.9]以坛为家II

TA的评价

评价次数:28

综合评分:5

 楼主| 发表于 2012-9-14 19:41:43 | 显示全部楼层

糯米烧卖

本帖最后由 老西门 于 2012-9-15 06:23 编辑

上海的糯米烧卖,是最大众的早点,甜中带咸,咸中带鲜,滋味丰富得很.早起后,一碗白粥,两只烧卖,连粥菜都省了,好吃,方便,还管饱.
在松江吃的与市区的又有所不同
具体的怎么不同还真说不出来,总之,松江做的似乎更香更好吃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实名认证

签到天数: 481 天

[LV.9]以坛为家II

TA的评价

评价次数:28

综合评分:5

 楼主| 发表于 2012-9-14 19:41:59 | 显示全部楼层

油墩子

本帖最后由 老西门 于 2012-9-15 06:32 编辑

油墩子是上海有名的大众化点心。最初是由上海点心师首创,采用鲜肉、荠菜和萝卜丝为馅,加面浆经炸制而成。
大概在二十多年前,上海的街头巷尾,每到下午两、三点钟,会冒出一种小摊子。
摊主一般是清爽的本地中年妇女,全部家伙事,
只有一个油锅,一桶食油,一大盆萝卜丝,一大盆面糊,一个网勺,几个椭圆形铁勺,而已。
后来马路上慢慢的绝迹了
如果哪天你在马路上闻到一股油炸的香味,又看见这套家伙,恭喜你,这就是油墩子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实名认证

签到天数: 481 天

[LV.9]以坛为家II

TA的评价

评价次数:28

综合评分:5

 楼主| 发表于 2012-9-14 19:42:12 | 显示全部楼层

糍饭糕

本帖最后由 老西门 于 2012-9-15 06:50 编辑

是上海老百姓以前常吃的早点
蒸熟的糯米饭搓捏成糯米团子,加少许盐,拌匀,装入饭合压紧,
放置一二个小时让它冷却凝结,然后用菜刀把它切成一片片薄片,入油锅炸成外脆里嫩。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沙发客网 ( 冀ICP备19007410号-2 | 全球排名

GMT+8, 2024-6-4 00:4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