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十九世纪中叶至二十世纪中叶的百年间,法国曾先后在中国建立了四块租界地,天津法租界就是其中之一。
今天我们沿着承德道往海河的方向走,在与吉林路相交的路口西侧,有一片低矮的建筑。这里在清康熙二十八年曾经建起一座寺庙,名曰“紫竹林”,其后又经过一百多年,庙堂和僧侣已经不复在,但是紫竹林这个名字却保留了下来,并形成了以其命名的小村落。
1861年6月2日,法国人和清政府签订了《天津紫竹林法国租界地条款》。从此,天津法租界正式划定,因其租界区域与天津英租界毗邻,位于天津紫竹林一带,所以法租界又称为“紫竹林租界”。
天津法租界最初划定的范围为:东、北均临海河,西南至大沽路,东南与英租界毗邻,总面积四百余亩。在其初期的基础建设中法国人是少有作为的,租界中几乎没有法国的任何机构。
天津法租界三次扩张区域图
1862年,法国传教士通过与清政府地方官员交涉,在三岔河口北侧获得了一块15亩的土地,七年之后,另一位传教士在这个地方拆除了老建筑,建造起天津第一座天主教堂– 圣母得胜堂,因其位置坐落在望海楼旧址上,所以又称为“望海楼教堂”。那一时期法国人的大部分活动都集中在望海楼教堂附近,这种状态一直维持到1870年。
从海河岸边眺望对岸天津法租界内的望海楼教堂
自从签订了《天津条约》之后,国外的传教士就在全国各地进行传教活动,他们传入基督教的信仰,这与中国本土的文化产生了强烈的撞击。中西思想意识形态上有很大的矛盾,这些都是后来引发民间摩擦和冲突的导火线。
1870年的四、五月间,坊间流传发生了多起儿童失踪及遭绑架的事情;加之六月份正值酷暑天气,疫病流行,有育婴堂的孤儿患病后死去。传言说教堂中的修女常用引诱的方法,要人们把已经病情垂危的儿童送给她们,以便给他们实施洗礼,但实际是在神秘的洗礼仪式之后挖去患儿的眼睛和心脏用作药材。
此言一出,群情激奋。再加上法国领事在与天津地方官员在处理这件事情上有严重的分歧,而最终导致其举枪将知县的随从打伤,最终导致了“天津教案”的发生。民众激愤之下放火烧了望海楼教堂并杀死神父、修女及侨民数人。
被天津民众放火焚烧后的望海楼教堂
此事发生之后,大部分外国侨民深感居住在天津老城对他们的安全很没有保障,纷纷迁入租界内,这在客观上也带动了法租界的发展。
十九世纪七十年代的时候,法国租界还没有明显的发展规划,但从1870年至1880年的这十年里,法国租界的景观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新增加的最显著的建筑是建于1871年的法国领事馆和圣.路易教堂。1885年,法国工程局在海河上修建了新的停泊码头。
天津法租界内的海河码头
1900年,八国联军发动了侵华战争,天津于7月14日被攻陷。天津的法租界又在原有的基础上向西扩展到今天的南京路一带,扩展后的面积是原有面积的四倍,达到2300多亩。
1900年之后,由于海河航道得到疏浚,清理出的大量泥沙被用以填平租界内的池沼和水坑,这使得租界内的投资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观,随后也兴建了众多的欧式建筑。在之后的数十年内,法租界进入了它的繁盛期,其他各国商人也纷纷到租界地内买地盖房用以出租。
天津法租界内巴黎路(今吉林路)
十九世纪二十年代,先后在租界地内建起了天津劝业场、天祥商场等商业设施以及国民、惠中和交通三大饭店,另外还有渤海大楼、浙江兴业银行天津分行和法国公园等众多美观的西式建筑。为了连接老龙头火车站与法租界,法国工部局在1920年修建了横跨海河的万国桥。
天津法租界内渤海大楼
天津法租界内万国桥(今解放桥)
天津法租界内法国公园(今中心公园)
1937年7月30日,天津沦陷。日本侵略者推行法西斯式的殖民统治,与此同时,日本也排斥其他国家的在华势力,因而日本不断向英、法当局施压,从而加剧了日本与英、法租界当局的矛盾。
1939年初,矛盾激化,日军随即封锁了天津的法租界。同年4月,日本又以租界内庇护杀人犯为由,对法租界进行包围。每天上午八点到晚上八点,在各岗哨对所有进出人员进行盘问检查。
1940年6月,在遥远的二战欧洲战场上,纳粹德国攻占了法国的巴黎,法国政府向德军投降。一个月后,法国政府被迫迁至法国中部的维希,这届维持了四年的政府被称为德军占领下的傀儡政府– 维希政府。
1943年2月23日,在其即将推出历史舞台的前一年,维希政府宣布同意放弃在华的租界。6月,天津法租界被汪精卫政权收回。
1945年,民国政府在对日战争中取得胜利后宣布,正式收回天津法租界。法租界在天津八十多年的历史也就此终结。
如今,天津法租界所在区域内已经有五片地区被列为天津市历史风貌建筑区域加以保护,它们分别是劝业场区域、中心花园区域、赤峰道区域、承德道区域和解放北路区域。
谢谢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