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施圆圆 于 2012-7-9 11:35 编辑
2010年初,杭州姑娘薛晴作为交流生来到了美国威斯康星州麦迪逊市的一所商学院。面对短短十个月的美国生活,她给自己定下了三大主旋律:学习、赚钱、旅游。
玩和学是可以兼顾的
若要让薛晴在“攒钱买房”和“花钱旅游”中只择其一,她定是不会同意的:“要抠到绝,也要玩得爽,这才是我的人生目标。”所以,当同龄人开始慢慢攒买房的首付时,薛晴就已经背上大包飞往美国了。她出国,说好听点儿,叫交流学习,实际上,她将这次美国之行视为纯旅游。
出国前,薛晴做了几件事儿,一是从爷爷奶奶处“骗”了一万人民币的零花钱,虽说父母每两个月都会往双币卡里打些生活费,可毕竟出了国门,没钱傍身总是不能踏实的;二是上网晒了自己diy的穷游行程,请网友挑刺;三是不负“屌丝”本色,兜上了两瓶她最爱的老干妈辣酱。
2010年2月,薛晴与一群校友共计九人一同来到了美国威斯康星州,说说是校友,可由于来自不同专业,对于薛晴来讲都是些新朋友。
初到新学校的第一周薛晴就毫无保留地展现了她爱玩的本色,拉着她那些华人朋友将麦迪逊市玩了个遍:去广场花园为篮球赛喝彩,去水往高处流的小木屋见证奇观,参加兄弟学校的豪饮派对……
薛晴告诉记者,刚开始时,学校的课时安排还是比较满的,一周有四天是要上课的,她只能抽时间呼朋唤友地在麦迪逊市里逛逛。可过了两个月,结束了过渡期后,她每周只有两到三天需要上课。“每周二、周三和周四我都留在学校学习,一到周五就发疯似的往外跑。”薛晴说,一般而言,在学习的日子总是被排得很满,上课、小组讨论、写论文、做调研,而一到休息日,她就理好背包出门远行。最初的三个月,碍于资金不足,薛晴一直没有离开过威斯康星州。
看过的美景越多,心就越痒。为了让自己的钱包更鼓,走得更远,薛晴将打工提上了日程。
自己赚旅费
咖啡吧里当起中文老师
在美国,留学生打工,可选择的岗位颇多,多数学生会去餐馆打工。可薛晴的第一次却颇与众不同,在问了一圈小时工资后,她选择了去酒店当清洁工。“第一次打工,脑子只想着多多赚点钱,麦当劳是三块五美元一小时,而去酒店当清洁工的小时薪高达七美元。这样的行情价,我毫不犹豫地选了后者。”薛晴告诉记者,去酒店当清洁工除了七美元的小时薪外,还有一定的小费,她每次都工作五个小时,一般来讲可以收获至少五十美元。虽然赚得多,但生来娇生惯养的薛晴却受不了这种辛苦,干了两周就辞去了工作。
什么钱赚赚比较有性价比?在同学的推荐下,薛晴找了一份新工作,去一家香港老板开的咖啡吧当服务生。“那家咖啡店在当地小有名气,是个"中文角",装修风格很有中国味道,店里的服务生近半都是华人,除了日常的服务工作,我们还陪客人聊天、教中文。”薛晴说,咖啡吧的小时薪水与麦当劳一样,都是三块五美元,这样算来每次工作八小时酬薪并不高。但每桌给的小费却是可观的,就如薛晴所说:“消费额的5%到10%是小费,因为生意特别好,所以每次工作下来,拿到手里的钱都是超过一百美元的。”
在那家咖啡吧打工的日子,薛晴还收了不少徒弟,有不过五六岁的小华裔,也有对中国文化特别感兴趣的洋人。对她而言,这样的工作是再好不过的,一方面是收入可观,另一方面是能很好地练习自己的英语口语。
很快,她就存下了一笔数额可观的现金,开始了真正的环美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