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野渡 于 2012-4-24 18:24 编辑
春风化雨,人间四月,北京香山遍野的桃花,如火如荼,开得正艳。
“桃之夭夭,桃花开了,点红爱的容貌……”当陈明的这首《桃之夭夭》从随身的音箱中飘出,我的心便随着乐声轻轻的飘了起来,被催眠般的迷失了自己。 这首歌唯美、简约、纯情,如同春风。第一次听到时,就被它拿下,沉醉如酒。后来,在每一个独处的夜,都会长久的将自己沉浸于《桃之夭夭》的旋律中。“什么事让我睡不着,心里七上八下乱糟糟,多希望搭起一座桥,直达心中向往那个岛……”再后来,便经常的半夜无眠半夜梦。于是,虽然不是桃花的季节,娇美却始终在眼前。那首感性的《桃之夭夭》,挟着岁月沉淀过的痛和爱,缓缓走过记忆,让我在每个日子里,期待着四月。
桃花盛开在春日里,艳如红霞,为这尘世的诸多故事提供了煽情的背景。“此花最能助娇态”,古人用桃花洗面,认为可使容貌更加美丽,而与美丽伴生的,往往是千古的爱情神话。“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早在先秦时,就有智者将这桃之美反复咏叹,余响千年。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不知道诗人和桃花般的姑娘曾有怎样幸福的过往和失去的空落,只是深深的为他的文字触动。诗人的记忆中,桃花在舞,娇美在舞。经年之后,剩下地只有美丽的难过,却温暖了一个男人的历史。于是,美丽的往事,在诗里轻轻吟唱,在梦里反复重演,如风中的桃花,飘落着一种豁然的酸痛。
人间四月,仍在演绎着桃红。这个春天,记忆也全部深藏在了这首歌里,心便被那温柔的呼唤揪紧,间或变得柔软。歌曲咏唱的永远是最动人的故事,故事外的你,在指尖透背的远方,是不是同样在期待着心与心的重逢?故事之外的我们,俨然与那个桃花灿然的四月毫无瓜葛可言,可我仍然希望以纯简的文字构筑一种记忆,和你一起溯水而上,直抵诗歌的源头,去寻找桃之夭夭的季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