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到天数: 1220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
发表于 2015-6-30 08:01:30
|
显示全部楼层
【网友E】
大多数人所谓旅行的意义,都是被无限滥用后烂大街的东西,是为了心安理得的旅行而拿出的一块遮羞布,当然这块遮羞布足够漂亮,我也很喜欢拿来一用,否则不是要经常以裸体示人了吗?国内的所谓旅行与走马观花的旅行社旅游其实并没有本质上的不同,不过是加上了单反+更长时间的盲流+做些伪文艺的事情+偶尔来个艳遇的威力加强版,但也仅限于此,流于表面,很少有人真正愿意潜入自己的内心深处去探个究竟。
乱入两个表面上不相关的例子:
1.男女屌丝决定走到一起,他们说这是他们伟大的爱情,其实两人连最基本的精神交流都没有,如何能爱?他们不过是彼此想找个长期的炮友罢了,但这个理由不好听也不名正言顺,于是他们就统一了口径,于是有了“伟大的爱情”的诞生。
2.一个20岁的屌丝,不满于现状却又懒得努力,以为浑浑噩噩20年熬到中年后就能变成高富帅,娶到白富美。可是20年后,如果他还是那颗不思进取的屌丝之心,该是屌丝还是屌丝,只不过他终于脱离了小屌丝的行列,变成了加强版的老屌丝罢了,这20年对他一点帮助都没有,时间如此,空间亦然,它不会因你去过哪些地方而改变,即使是西藏。
人生中的任何东西都不可能是跃进式的,任何跃进都需要之前大量的铺垫积累。先读书,先思考,带着思考再上路,这才是路上收获比较大的方式。看看现在市面上那些畅销的旅行类书籍,你就明白为什么去西藏不可能找到人生真谛了,如果那就叫改变人生,那人生真没有太大改变的必要了。关于找到人生真谛的书,最少也应该是赫尔曼·黑塞的《流浪者之歌》(当然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佛陀,但至少那是个努力方向),杰克·凯鲁亚克《达摩流浪者》那样的(《在路上》不算,它也只是在美国地图上做群体布朗运动而已)。
说到这,不得不提旅行中大规模发现人生真谛的运动——上世纪50年代流行于西方的“背包革命”。但那种方式,与一般人去西藏的方式还真不同,那是大批的青年走到山上没日没夜的打坐冥想,借助宗教的力量去探寻人生真谛,而不是流于表面的深度走马观花游,然后走时再不痛不痒地来上一句“西藏让我人生从此改变”,恕我直言,这句话与长城上“xx到此一游”没有本质区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