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无猜 于 2015-2-14 00:16 编辑
我从来不能想象一座完全坍塌的废墟会给人带来如此强烈的震撼,不能想象一堆完全被时光遗忘、被树林掩没的残垣断壁会对人们产生如此大的吸引力。奔密列,这座消失在偏僻密林中近千年的古迹,就像幽暗地穴里的一道亮光,终于照亮了一方天空。
进入奔密列的通道是一条长而宽的古石道。石道两边有石条作的栏杆,像吴哥的其他寺院一样,每个口子两边都立着一尊象征彩虹的七头蛇石雕,给人以气派而苍凉的感觉。
当我们走过许多个七头蛇石雕之后忽然间来到奔密列寺院那坍塌的大门前时,那种震撼就如那座想象不出曾经有多巨大的大门轰然倒塌下来时一般,在我们的心底轰然巨响,久久挥之不去。眼前横七竖八堆陈的一大堆巨大石块还原封不动地堆在那里,堆得像一座小山那么高。每块石头都有几吨重!石块顶上是那座还留有一些残迹的当初不知有多么辉煌壮观的大门。我们不知它是怎么倒下来的,那一定有一声轰然巨响。在倒塌的巨响声中,大门两边那两列长长的宽厚石墙定然也随之哗然一片,崩塌下来。我们想象不出这座宏大的寺院倒塌时的撼人景象,应该没有扬起蔽日尘土,因为吴哥的建筑都是巨石累叠而成,并不靠灰浆水泥。如今,大门两边长长的乱石堆已经封存了那阵轰然的巨响。奔密列,连坍塌都是那么令人震撼!
震撼的不只是门前的这一堆乱石,当我们进入这座巨大的寺院遗迹里时才发现,它的规模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在这里面,光壮观的藏经楼就有四座!那些排列整齐的罗马柱,那些旋出大小不一圆圈的漂亮窗柱,那些精致的雕刻,那些高高低低的院墙,那些阔大的屋顶,那些宽大的院子,无不显示着这座残寺曾经的巨大规模以及曾有过的壮丽辉煌。下午的阳光从高大的树木间漏下来,静静地洒落在那些长满青苔的石块上。而那些树木,不依不绕地与院墙纠缠了许多个世纪。或许,在那个人去楼空的日子里,一粒种子的坚韧撕裂了一道墙,而这道墙又成了种子扎根的土壤。最后,种子长成了大树,长长的树根拥抱了渐渐坍塌的墙。根与墙就在互相破坏又互相支撑中爱恨纠缠。在这片密林中,只有飞鸟的啼唱和虫子的叽鸣。幽静像瞌睡一样随即将这片废墟拉进了岁月的梦中。在阳光的移动中,这片寂静的废墟里除了死去的残垣断壁与活着的大树、青苔外,只剩了岁月的斑驳痕迹。
有几个会说些中文的小孩不管你需不需要他们,都主动来带你穿过那些高高低低的乱石堆,告诉你一些雕刻及建筑的名称,最后向你要“one doller”的小费。除后来来了个日本旅游团外,我们在那里呆的一个多小时里只见到很少的几个人。那片宁静,给人思绪的停顿,也给人无限的遐想。
柬埔寨人不像中国人,中国人喜欢拆掉重建,不几年功夫就将历史的痕迹抹得干干净净;而柬埔寨人则不然,他们是弃而另建,即便是雕满故事传说的石块也都任由抛弃,无人理睬。这倒让历史封存在那个时间里,得到了另一种保护。
记得曾去圆明园寻找过书页中留下的那个遗迹,可一个下午都未能找到一点踪影。圆明园,只留在史书中。而奔密列,这座12世纪由苏利耶跋摩二世兴建的巨大寺院遗迹却那么真切地就在我们的脚下和身边,我们触手可及。它的被遗弃都是那么的完整。这或许就是中国人与柬埔寨人对待古迹的不同态度吧。幸好,那些杂乱的石块没有被人偷走;幸好,整个遗迹都被完整地遗弃。这才让后人能够看到一段尘封的历史,让人们能够生发无尽的想象。
如今,在寺院外面的地上摆放着许多编了号的石块,这应该是为奔密列的重建而准备的。但目前柬埔寨的贫穷显然没有重建的能力。或许,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派遣其他国家维修吴哥古迹的计划中,奔密列还是有些遥远的一项吧。我们想象不出奔密列如果重建,重建后会是什么样子,只希望后人看到它时仍然觉得那是十二世纪的奔密列。
2010、11、11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评分
-
1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