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浩行者 于 2014-5-12 13:56 编辑
我,华南理工建筑学本科生,今年就要毕业,在大学接受了5年的建筑入门教育,让我深深爱上了建筑学,我心中也萌生了小小的梦想。
半世纪前,西欧的一个青年在毕业之后,并没有选择工作或深造,他以最便宜的旅行方式穿过欧亚大陆到达亚洲的印度或斯里兰卡。他就是Tony Wheeler——《Lonely Planet》的创始人。间隔年(Gap Year)是西方国家的青年在升学或者毕业之后工作之前,做一次长期的旅行,让学生在步入社会之前体验与自己生活的社会环境不同的生活方式。而现在的学生早就被就业压得喘不过气来,毕业顺利工作就很开心了哪里还想间隔年。
但我相信旅行对年轻人的影响可能是终生的,尤其是学建筑的人。 现代建筑的旗手柯布西耶的在一卷作品中发表了他在世界各地进行建筑旅行的速写笔记让人印象深刻,尤其是关于中国建筑紫禁城的速写记录,简练的概括出其建筑外形。在旅行中,他随身携带着10厘米×17厘米的速写本,写下、画下他所感受到的一切,他的职业生涯在旅行中被认定了。 建筑师安藤忠雄的设计用混凝土把日本精神表达的淋漓尽致,他对于日本精神的把握来自于自己长时间在日本建筑里对于日本民族精神和日本古建筑制作方式表达的感悟,最重要的是他在二十岁的时候用了几年的时间去欧洲进行了几次建筑旅游,去实地寻找柯布西耶的作品,体验空间,感受建筑大师的处理手法,这样不仅仅将自己在书上临摹的建筑有了直观的感受,而且有了自己的看法。安藤忠雄对欧洲古典建筑进行了多次调查和研究,当他参观万神庙的时候,这个顶部直径八米采光的洞口的宗教建筑对于安藤忠雄的留下的印象是非常巨大的,他在以后的多个建筑中对于光线的处理都可以看得出万神庙的影响,很显然,若没有亲身体验,那种光线和空间对于安藤忠雄日后的设计不会产生如此大的影响。
我也有一个小小的旅行梦想。本科的五年是建筑的启蒙,而第二个五年,我想通过旅行去感受建筑的空间。我的目标是5年内去中国或者外国的50个城市,参观大师的建成作品,将感动自己的建筑或者建筑的某个部分用速写记录下来,如果有机会,还想和建筑师面对面谈一谈。 要么读书,要么旅行,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在路上。
@Gump1 @陈依和 @沙僧 @大多多 @孙晓成 @CGY陈国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