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到天数: 1070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
本帖最后由 王氏私塾王坚 于 2014-4-13 23:56 编辑
我的清明回乡之旅
2014年4月4日清早送别了在江门住了4晚的老龄骑行沙友,幸福的老人,我和儿子背上背包踏上返乡的行程。7:45才上了公交车,为赶时间,又转的士才赶上8:30的长途班车。老天有眼,连续的阴雨天到今天算是彻底结束了,我也庆幸幸福的老人可以一路晴天骑行至广州。雨天相聚,晴天相离,一切都是那么自然,这也许就是缘份。
当天下午4点我们回到了老家兴宁。由于清明返乡祭祖的人多,担心拦不到回程的车,我果断提前买好周日回江门的车票,然后才回家。稍息片刻,我们便马不停蹄地走亲戚拉家常。
兴宁城经过多年的扩张,城市面积大了很多,许多新街道和新建筑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忽然觉得,这个家乡城市有了些许陌生的感觉。还好农村变化不大,还可以找到读书时返乡嬉戏的感觉。
4月5日清明节,正好这天约好亲戚回乡下祭祖。
清明祭祖走在泥泞的乡间小道上
上午祭祖回来便是中午到乡下阿叔家吃农家宴,好丰盛的美食!有没有看到那碗里装的客家老酒,还有那沙锅里的客家酿豆腐?
此次回乡意外见到了以前在甘肃定西一同呆过的兴宁老乡黄伯的儿子儿媳及女儿,他们从东莞回乡拜山,想联系我们,便在百度上搜索,终于在天涯论坛我留言的跟帖上找到了我的联系电话,在此我不得不佩服网络的强大威力!
第三天上午我和老爸,还有儿子,侄子,一行4人骑单车去游文峰塔。
兴宁文峰塔建于清嘉庆年间,距今两百多年,塔高三十米,计有十一层,全用青砖砌成,底下二层为正方形,以上呈八角状,塔顶象个葫芦,造型美观,玲珑别致,是兴宁的著名文物古迹之一。相传在光绪年间,“科举”风行,当地学子频涉科场,累试不第,认为是文塔底小,风水欠佳。为扭转败风,那些学子集资筑了这座塔,取名文峰塔。据传建塔后代代出才贤,据不完全统计,兴宁籍院士5人,大学校长45人,专家教授3000多人,博士生导师60多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200多人,成为大学校长之乡,今日的文化之乡。文峰塔像一支巨大的毛笔在兴宁大地上书写文章,至今仍是兴宁崇文重教精神的见证和当地读书人的骄傲。
老爸和外孙,孙子在文峰塔前留影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