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很容易追求浮华的东西.
尤其是身在一个急功近利的环境中.
潜移默化的影响,力量是十分庞大的.
我个人又是具有一切通常意义人所具有的缺点的.
所以经常会被一些事情牵引着走.
做项目的时候,为了能够更快的推进项目,总是会采用一些不那么合乎品德,却确实可行的方法.
我们用了第一次,用了第二次,然后便觉得大家都这么做,为何我们自己不可以这么做 .
这种想法之强烈,很快被我们默许为是自我常识的一部分,很快觉得如若不这么做,便是不妥的.
这种可怕的惯性与常识,充满着我生活的方方面面.
如若不及时检讨,恐怕自身不自觉的,将自己脱变成为一个为达目标,无所不用其极的人.
何况,我自己本身就不是一个人格多么伟大,品德多么高尚的人.
这些小的缺点以及习惯,更要不得.
读书贪多,是我的另外一个恶习.
开始的时候,因为读书时的学习量所致.
所涉及相关参考书目,都要在规定时间之内读完.
从小到大学之前,我读书习惯一直保持着细读,深思的状态.
虽然我深思的其实也很浅,细读的其实也很粗狂.
但起码是认真的.
可是大学时期因为要追赶论文,又想要拿到一个过得去的分数.
快读,跳读,重点章节选读,变的习以为常.
一种习惯如若养成,便很难改掉.
以至于有些时日,读一本经典书目,一天就看完了.
然后又很快抓起另外一本开始读.
这样的不区分,不判别的恶果是十分明显的.
丧失了读书的根本意图.
读书的根本不在于分数,而在于明理.
起码对于我而言,这应该是十分重要的目的和企图.
可是我却因为贪恋读书的数量,而忽略了读书的质量.
回顾细读我读书的笔记,几乎清一色的摘录与抄写.
没有任何自我的评价与感悟.
我想,自我思考和评价是十分必须的.
我还是走一个脚踏实地的步调.
对于那些报告,评论,以及工作所必须要涉猎的书目.
仍然保持原来的方式,以快读,摘录,检录为主要手段.
而对于一些自我学习,自我增进的经典书目.
要做到细读,并且不止读一遍,从而能够更好的理解和融合知识.
关于朋友.
我最开始的逻辑是十分怪异的.
我把朋友分为好朋友,朋友和酒肉朋友.
所谓酒肉朋友,就是在这个行业里互相利用的,吃吃喝喝的朋友.
这个数量十分庞大,翻开我的电话本,可能很多人属于这一类.
而朋友,则是工作中无厉害冲突的.
可以畅所欲言,但是却并无深刻交集的朋友.
而好朋友一般则是有相同的经历.
例如一起进入公司,度过人生另一个章节的起步阶段.
或是一起曾经有过共同回忆,经历过彼此人生悲喜的朋友.
这些朋友,也是我时常在深夜写长信,聊八卦的朋友.
他们各行各业,但都具有独特的特质和想法.
可是我最近在反思,我是否需要要将朋友进行所谓的定义 .
抛出最好朋友,这种内心契合度很高的特定群体外.
其他的两种群体,其实都不应该有所定义和区分.
因为我觉得自我的人生中,不应该带着主观想法去与人相处.
我仔细想过,即使是那些酒肉朋友,他们中许多人拥有过人的才华或者给予我过十分具体的帮助.
而这些帮助对我的发展是十分有益处的.
他们的会被划入酒肉,无非是因为过去曾经做过太露骨的事情,让我所不舒服的.
可是反过来想,人如若想要扩大自己的容积,第一步就是打破现在固有的这个容器.
应该带着一个宽容的内心对待别人的或尊重或诋毁,或平淡或激荡.
这样我们才能够接纳更多的意见,更多的真实,也让我们的人生之路更加宽阔与平稳.
无休止的追去授权与奖金只会让人变得疲惫.
更多的时刻,我们应该带着新生儿一样的好奇心,去享受这个世界带给我们的快乐或悲喜.
很多生命中真切发生的感悟,比那些虚无缥缈的深刻哲学要来的真实而意味深长.
我们不应该局限在自我设定的小格局里面,应该时常审视自己是否被自我格局牵绊住了进步的方向.
我们更不应当把宽容,勤奋,刻苦这些词汇只停留在座右铭的签名档上.
应该将这些核心的价值观实际的运用到生命之中.
打碎我们的有色眼镜,也应该更加坚持自我的选择与旅途.
不要依赖外部世界的喝彩,不要眷恋鲜花与掌声.
要永远保持足够的清醒和真实去在真实的世界里遨游.
我一直都相信,这个世界属于我们自己真正的奋斗时刻,都是我们自我与自我相伴的.
只有拒绝掉这些外在的诱惑,我们才能够更加有勇气的去创造新的自我.
人生其实并不长大数百年,我们的时间不应该浪费在虚拟的空想,浮华的虚荣之中.
我们的时间应该活在真实的人生之中,应该脚踏实地的品尝生活这杯茶的甜与苦.
只有这样,我才不会虚度我的人生吧.
也许也只有这样,很多年后,我的人生才会比现在更加精彩.
今天和石头出去,其实作为阿宅的我,是第一次,一次性逛两个公园,公园真的是好地方。有我很喜欢的树,我特别喜欢树多的地方,因为以前曾经看过一些话,躺在树下白天都能看到细细碎碎的星星,这是多么美好的体验。今天在树下拿手机拍下了阳光穿越树缝的样子,一线天,很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