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发客网|新一代沙发客专业网站|俱乐部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259|回复: 2

荔波大小七孔的故事

[复制链接]
实名认证

签到天数: 37 天

[LV.5]常住居民I

TA的评价

评价次数:0

综合评分:0

发表于 2011-8-21 14:27: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大小七孔
樟江风景名胜包括三大景区,它们是:小七孔鸳鸯湖景区、大七孔地峨宫景区和水春河谷景区,以及一条樟江风景带和瑶族、水族、布依族的文化景观。这个风景名胜区的总面积为271平方千米,有50处景物和景观。其中,人文景观13处,自然景观37处。这些景观中属于世界级的有4处,国家级的25处。它们总的特点是景外有景,景中有洞,洞中有景;林中有水,水中有林;石上长树,树包石头。山、水、洞、林、湖、石、瀑布相互交融,汇为一体。
  这个名胜区是世界喀斯特地貌上的一处绝品。为什么这样说呢?我们都知道,在世界上的许多喀斯特地区,往往都缺乏水源和植被,是一种十分贫瘠脆弱的生态环境。可是到了这里,看到的却是满目青山、郁郁葱葱,既有喀斯特森林的奇观,又有喀斯特地貌上美丽的河谷与湖泊。它是地球腰带上的一颗绿宝石,是一座绿色喀斯特森林宝库。据专家介绍,在喀斯特地貌中,这样完美的山水林洞湖融为一体的景色,是举世无双的。现在,就让我带您走进这座宝库,去探寻这座宝库中的宝藏吧!

小七孔景区
  小七孔景区以峰丛洼地、峰丛漏斗为主要特征,锥峰高度多在100-200米左右。景区在宽仅1千米、长不足10千米的狭长幽普里集中了洞、林、湖、瀑、石、水各种景观,有碧水澄澄的鸳鸯湖,有电背山的原始森林,有野猎林的漏斗森林和响水河上的水上森林,这些景点是樟江风景名胜区中的精华。
  最先看到的是景区北边的这一座桥,这就是小七孔石桥,它建于清道光二十七至二十八年间(1847-1848),景区因此得名。桥长40米,桥面宽4米,拱高4米,从前是沟通荔波至广西南丹的重要桥梁。桥全部是由麻石条砌成,桥身爬满藤蔓和颜类,古色古香。
  小七孔桥还有一个动人的瑶族神话故事,传说板帽山上有个瑶寨,寨里有个小伙子叫阿吉,阿吉有个神奇的中指,能把坚硬的岩石戳成面团般的稀泥。阿吉看到寨里乡亲被响水河阻隔,不能方便的到对岸去干活和赶场,就约了寨里的七位姑娘在涵碧潭上造石桥。阿吉用中指把一堆堆岩石戳软,姑娘门把戳软的岩石捏塑成桥,七个姑娘一人负责一个孔,经过七七四十九天终于把桥造成了。因此小七孔石桥又叫"阿吉桥"和"阿姑桥"。

在樟江风景名胜区还有另外一座七孔桥,那座桥比这座桥更宏伟、更大,好比是这座桥的哥哥。所以,人们就把弟弟叫做"小七孔",而把哥哥称做"大七孔"。
  小七孔桥下流淌着樟江支流响水河的水,这水是经过上面森林无数次的过滤之后才流下来的,所以它清澈无比。在响水河与樟江汇合的地方,人们筑起一座水坝,把水蓄存起来,就形成了"七孔塘"。
  响水河谷是一条在喀斯特地貌上流淌的、由明流和暗河交错而成的河流。全长1.6千米,落差110米。因为河水从高处流下来,经过层层岩石,就形成了68级跌水瀑布,水声隆隆,数里之外部可以听见响声,所以得名"响水河"。这条河最有特点的地方之一,是多极的跌水瀑布,形成了几段动态的水景,下段河床低缓,跌水高度比较低,水的声音就像是琴瑟之音,丁冬悦耳;中段的河水,是从乱石堆冲击而出,汹涌奔腾,有则顷盆暴雨,又像隆隆的雷声,震荡在山谷间;上段的河水从峡谷口往下一层一层地泻落,形成了二三十米高的叠叠瀑布,有如天河倒挂。这条河水时而流下地面,变成潜流,时而涌出地面,又成地上河,明河暗流来无影去无踪,这是只有在喀斯特地区才能见到的奇景。
  龟背山的形状像是一个大乌龟,因此得名"龟背山"。龟背山是典型的喀斯特原始森林地带。这里生长着许多奇花异草,有著名的龟背竹、虾背兰、棕竹、大血藤等等。气候潮湿阴暗,到处都是苔藓。龟背山最神奇的地方,就是这些长在石头上的森林。你看,那株老树的树根已经伸进了岩缝,那棵树的树根紧紧搂抱着一块大石头,另外那株树的树根又爬过了石崖,在岩下找到了土壤,把根扎下去。这株树根居然把岩石都挤破了,人们常说"水滴石穿",您见过树穿石破吗?在这些死去的枯树上还寄生着蒲兰。还有这些缠绕在光岩上的网箩。还有一个奇特现象是你绝不能从这些植物的外形大小来判定它们的年龄。你看,这棵小树,看上去只有几厘米粗,可是,它的年纪已经有五六十岁了。这棵胸径三四十厘米的大树,早已经历了几个世纪的沧桑。龟背山上的动物,在适者生存的规律下,也练就了适应环境的本领。山上有一种蛇,在崎呕光滑的林间小道上爬行时,不免滑跌,长长的身子摔碎成几段。妙的是,断成几截的蛇身在地上蹦蹦跳跳,会自动互相靠拢,像火车车厢似的迅速碰接在一起,一会儿就没事了,摆摆尾,又神气活现地钻进草丛去了。这种蛇叫碎蛇,现在存量比较少,游人很难碰到。
  从龟背山原始森林出来,现在我们要去水上森林。用深藏不露来形容水上森林是最合适的,因为它就藏在大家的脚底下。走在路上你感觉不到它的存在,这就是水上森林给每一个人的惊喜。水上森林带只有500多米长,响水河平平和和的河水到了这里就欢腾雀跃,形成了500多米长的白瀑。这里所有的石头都被冲刷出深深浅浅的印痕,所有的树根都生长在石头上,所有的人到这里都会挽起裤腿打赤脚,在水、石、树间跳来跳去。仔细观察一下,这里河边的岩缝中长出了一簇簇灌木,它们的根被激流冲刷,裸露在水面上。激流中浪花直直打到树枝头,流水又被树枝划成若干分支。这隆隆的水声是它穿过森林的时候发出的声音,水上森林之绝在于林水交融,互为依存,究竟是森林长在水中,还是水流在森林中呢?
  响水河源头的上、下乙定村是一个峰丛洼地。山腰上的云雾绕过原始森林,山峰下是小桥流水人家,周围群山绿得能滴出水来,"翠谷"因此得名。这里是一个布依山寨,这个布依山寨人家始终保留着古朴淳厚的风俗,男耕女织,木板房、吊脚楼,是不是一个真正的世外桃源?
  在下乙定村的东南面,有一大片漏斗森林,树木从底部向上生长,直达山沿,如果能够从顶上向下俯瞰,就会看见那里是一个绿色的大洒涡。在漏斗底部的暗河和水塘中。据说这里有蟒蛇和野兽出没,还有娃娃鱼,当地人经常能够听见它们像婴儿一样的啼叫声,所以人们不敢轻易上山。这一路经过的响水河,就是从那里流淌出来的。当地人相信,在这个大漏斗中有神灵居住,每逢旱灾,有一些强壮勇敢的人,就到这里来投石求雨,据说,只要把大石块投入喷水的暗河口,就会刹那间乌云四起,风雨大作,解除旱灾。
  在水上森林的下部河段,还有飞云山瀑布和拉雅山瀑布,是到小七孔旅游不可不留下珍贵纪念的一处景观。
  喀斯特森林中的盲谷湖由两个湖泊组成,布依语称其中的一个叫"王盘",另一个叫"王玛",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鸳鸯湖"了。这鸳鸯湖名副其实,确实有鸳鸯在嘻戏。鸳鸯湖水面宽约20公顷,水深可达30多米。鸳鸯湖当然和爱情有关了,相传很久以前,一个汉族小伙子爱上了美丽温柔的布依族姑娘,但是当时禁止汉族和少数民族通婚,他们的爱情遭到反对,小伙子和姑娘绝望了。在一个月色皎洁的夜晚,他们攀上了一座高峰,小伙子含泪吹起了笛子,姑娘唱起了悲伤的情歌。天快亮的时候,两人用长长的土花布缠在一起,跳下了悬崖。从此,这对恋人变成了两个美丽的湖泊相依相偎。
  登船游湖,两岸古树苍天,树枝和藤萝宣直垂到水面上,阳光透过林阴映入水中,树影和波光相互交织,船在许多岛屿和港汉之间穿行,然后进入水上林阴道。这一段是小七孔最精彩的地方。所以有人说,不到鸳鸯湖,就等于没到过小七孔。如果大家有兴趣的话,还可以去欣赏溶洞景观。这里有天钟洞和蝙蝠洞。天钟洞有三层,总长2000米。蝙蝠洞与天钟洞相距100米,洞顶有一块硕大的钟乳石,形如蝙蝠,洞深数千米,从贵州地界进去,可以从广西地界出来。洞里有一块钟乳石形状如雄鸡引颈,人称"鸡鸣黔桂"。</P>
  此外,还可以去游一游卧龙河。卧龙河的得名是因为此处是一段暗河名流,每逢山洪暴发时,就会像蛟龙一样威风。领略这条河的神韵,需要爬到对岸的高山上去,从那里向下俯瞰,河流被两岸的古树浓荫遮蔽,变成了一条绿茵茵的"暗河",远远望去,只见一条弯弯曲曲的绿色"卧龙"。卧龙河水量充沛,要想了解卧龙河的真面目,就得划着船,穿过这一道道深邃的绿阴,渡过苇塘、陡岸、深潭、急流、险滩以及密林峡谷,一直穷尽水源,这是自然探险最理想的地方。现在,这里开发了一段生态长廊的漂流区。朋友们可以在卧龙坝下乘坐橡皮筏,自己划船,顺流而下,风险少乐趣多。还可以在河中打水仗,从水坝上;中滑下去,那种感觉妙不可言。 
    卧龙河的源头便是卧龙谭,暗河从崖底涌出,潭面却不见踪影。两岸奇树林立,潭外水声轰鸣,雾雨蒙蒙,像是有胶龙浮在潭中。现在,卧龙潭水已经被引来发电,筑起了一堵高坝,形成了一个高原平湖,也成为一处胜景。小七孔景区内的山岭上就是著名的瑶山了。这里居住着白裤瑶。这是因为这里的男子都穿白色紧膝裤,蓄长发,包白头巾,裹白绑带,所以人们称之为"白裤瑶"。他们是典型的游耕民族,崇尚狩猎。鸟是他们的图腾,男子上衣胸前绣着一只鸟,裤腿上也有用鸟做成的花纹。
  白裤瑶的服饰称得上是人间无双的艺术珍品:女性穿的是蜡染背牌,也就是古书上描绘的"冠首衣",后背绣四方格图像蜡印,图像里有几块不同的小方格图形,整个四方格框内还有数条长长短短的纵横线条,颜色深浅不同,据说这分别表示水沟和路。图像周围绣有花朵,色彩鲜艳。这种服饰极其古老,在中国的大多数地区已经消失了,而在瑶山,还是人们盛行的传统服饰。白裤瑶的服饰从种棉、纺线、织布、蜡染、昌画、针绣、裁缝、浆洗和设计的全过程都由各家各户的女子单独完成,一人一年只能制作一套。白裤瑶女服、男服上的彩绣都记录了白裤瑶的历史。白裤瑶有特殊的习俗,他们常常跳起"猴鼓舞",敲着铜鼓砍牛祭祖。铜鼓,对白裤瑶来说,就是本民族的象征、人丁兴旺的寄托。因此一旦铜鼓发生意外,全族都要群起保护,甚至不惜生命。自从汉朝以来,尽管更换了多少朝代,白裤瑶族的这一珍宝一直保存下来。据调查,在约两万人的白裤瑶族中,就有300多面铜鼓。
  白裤瑶居住简陋,一般都住木架盖草、围篱笆的茅屋。白裤瑶有人屋与粮仓分开的习俗,其目的在于防火,每家每户都有修建在村外的方座圆顶的谷仓。谷仓用四跟立柱支撑,是为了防潮。在柱子的上端,套着一个陶罐,它是用来防鼠防虫的。老鼠、虫子爬到罐子边就会滑掉下来,无法偷吃仓中的粮食。谷仓的造型别致美观,受力均匀,屹立在高山坳口也不容易被山风吹倒,是白裤瑶寨子的一大景观。
  大七孔景区
  大七孔的得名是因为在这里的王蒙乡孟塘村附近的打命河上,也有一座七孔的石桥,高7米,长35米,宽4.5米,比那小七孔桥要大得多,所以俗称"大七孔"。这座桥修建于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落成于三十年(1850),为当地绅民捐资所建,又称万善桥。后来被洪水冲毁,光绪三年(1877)年重建,改名为双溪桥,是解放前荔波县境内第一大石拱桥,也是通往广西南丹县的重要桥梁。
  大七孔景区是以原始森林、峡谷、伏流、地下湖为主体的景区。主要景点有大七孔桥、梦潭、山神峡、天生桥等,景观险峻神奇,气势磅礴,是大七孔景区的显著个性。
  首先来到山神峡,这里两岸都是悬崖峭壁,悬崖高达100多米,上面有三个排成"一"字形的洞穴,从岩石缝中长出一排清翠欲滴的绿树,那是其中最高最大的洞71,不知道是不是"天神"的洞府。抬头仰望,天空只剩下细细的一条线。在这里不能大声喧哗,不然,两岸的绝壁上就会飞沙走石,乒乒乓乓的石块沙粒从上面掉下来,十分危险。
  那里有一座横跨在河两岸的天然巨岩,地理学家把它称做"天生桥",当地人说它是"仙人桥"。它高达60米,厚10多米,桥孔宽达20多米,河水流过桥下,便形成了两米多高的宽大瀑布。在这悬崖上不但悬挂着许多巨型的钟乳石,而且从石缝中还长出了许多绿色的草丛、灌木和藤萝,真可谓是琳琅满目。"天生桥"是贵州喀斯特地貌上一种独特的景观,你可以看见各式各样的天生桥,它们的形态、高度都不相同。
  水神河得名于一个布依族小伙,有一天他来这里捕鱼,看见一个漆黑的怪物,吓得赶紧敬香跪拜。从此,凡是到这里来打鱼的人,都必须烧香敬神,否则就打不到鱼了。水神河里盛产青鱼,当地人称"猎嘴鱼",青碧碧的鳞片,圆滚滚的个头,厚墩墩的嘴唇,味道无比鲜美。这里可以说是喀斯特地下河的一个天窗。从下面向上看,只能看见一个圆孔似的天空,站在这里,可以很宣观地感受一下"坐井观天"这句成语
  沿着地峨峡谷向前走去,这里是一段明流,到了前面,水就会重新流到地下去,这里就是地峨宫了。它是一个地下宫殿和暗湖,这湖中沙滩上的那株大树,像不像一根"定海神针"?这座暗湖上的瀑布高达20多米。 在这个景区中还有两座水塘,其中一个叫做"清水塘",即使在涨大水的时候,它的水也是清澈不混浊的。另一座叫做"万蛇塘",在干旱水枯的时候,周围数十里的水蛇都汇聚到那里,甚是壮观。在这个景区内,还有一个落差48米的河段,河水滔滔,涛声震撼山谷,那声音听起来就像有人在哈哈大笑,十分奇特      爬上山顶,在这里可以饱览荔波喀斯特原始森林的壮丽景色。大七孔景区的最后一站是方村河流经地峨峡谷,进入地峨宫暗河的落水洞。大部分的水都落入这个洞中,河道突然在地面上消失得无影无踪。在这里,可以尽情领略喀斯特地貌上神秘莫测的造化。





实名认证

签到天数: 724 天

[LV.9]以坛为家II

TA的评价

评价次数:5

综合评分:5

发表于 2011-8-22 09:16:33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
不错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实名认证

签到天数: 37 天

[LV.5]常住居民I

TA的评价

评价次数:0

综合评分:0

 楼主| 发表于 2011-8-22 19:45:53 | 显示全部楼层
欢迎来贵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沙发客网 ( 冀ICP备19007410号-2 | 全球排名

GMT+8, 2024-11-23 10:2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