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县的旅游资源
(一)三滩位于徽县南部,总面积200余平方公里,80%地域属原始森林和次生林,高山草甸、峡谷溶洞、奇花异卉、云海日出、飞瀑流泉,景观多样,内容丰富,具备观光、休闲度假、攀登探险、生物考察等多种旅游活动条件。区内有大小草坪七十二处,北部山峰耸峙,林木茂密,为高海拔原始森林区。三滩生态旅游区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植物近3000种,其中珍稀、药用植物100余种,属国家一级保护的有银杉、水杉、红豆杉等;野生中草药有猪苓、党参、菖蒲、茯苓、三七、天麻等;野生观赏花卉有兰科花草、杜鹃、牡丹、芍药等。峡谷溪流弱柳依依,岭坡山脊林海茫茫,滩坪草甸花若繁星。地貌的复杂性和生物的多样性,使三滩四季景色不同。春天满山杜鹃如霞似火,馨香遍野;夏天林海绿浪无边无际,清风送爽;秋天红叶飘逸,诱发无限遐想;冬天银装素裹,纯洁迷人。森林与草坪错落有致,相映成趣;大殿山、风垭子险中有美,东界山高峻挺拔,海拨2504米;清澈的月亮峡全长45公里,穿三滩腹地而过,有如三峡、九寨;大小溶洞分布于月亮峡内,有燕子洞、鸟龙洞等。人文景观有月亮峡古道、五徵窑寺窟等。三滩近年来已成为人们神往的旅游胜地。
2004年10月22日,省政府以甘政发[2004]75号文件批准公布三滩为省级风景名胜区,对形成甘肃“西敦煌,东麦积,南三滩,东西丝绸之路,南北秦栈蜀道”的旅游格局和建成甘陕川金三角经济旅游大区和旅游大省,成为中国腹部陇上人间仙境的自然、人文博物馆。三滩风景名胜区具备了多元性、丰富性、神秘性和原始古朴的综合特点,在自然和人文两方面,既有“神”的显著特征,又有“秘”可探奥之处。更值得珍视的是:它既是一座永不枯竭的森林水库,又是一个功能巨大的天然氧吧,对周边地区的气候环境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位于中国腹部的这块“翡翠”之地,将随着风景名胜区的保护、建设,将实现人们走进自然,返璞归真的理想,实现它对人类的更大贡献。
大殿山位于西,在三滩景区,因明代修有大佛殿而得名。传说是朱元璋为其六公主御建的修行寺院,后该寺院迁至山下的五徵窑。大殿山北坡势如刀削,奇险异常,山脊苍松翠柏、古木参天,山下的五徵窑,古寺建于岩洞之中,洞窟宏伟宠大,现存有明代部分壁画、石碑等遗迹。
月亮峡全长45公里,最大谷深1000米,峡内水质清纯,两岸青山,峡天一线,曲折徊还,怪石嶙峋,泉涌瀑跌。上段为三国修筑古道一段,有石门、古桥遗址等人文景观。
三滩人文景观众多,这里自古为巴蜀咽喉,秦陇要塞。三国时,诸葛亮六出祁山曾三次借道于此,月亮峡至今仍存有古栈道遗迹约4公里。唐时,更成为官道和商道,唐玄宗、唐僖宗入蜀均走此道。
三滩山泉众多,水质优良,形成了多处瀑布、溪潭,较大者有梅崖瀑布、椒树坪瀑布和三眼泉、江涡潭等。其中位于严坪村南的梅崖瀑布,高300余米,每年雨季飞瀑高悬,如从天降,水雾弥漫,哄响如雷,气势逼人,还可观到瀑布彩虹。
三滩境内林海茫茫、草甸星罗、分布着原始森林和次生林,树种繁多,有秦岭冷彬、水彬、红豆彬、白皮松、银彬和桫椤等一二类保护树种,林内药用植物和菌类遍生,观赏类植物更是奇特多样,尤以色泽艳丽的五色千层杜鹃和兰花最为迷人。三滩林木长势好,蕴藏量大,使该区气候宜人,可观赏林海雄姿,可享受园林气息,可见林海苍茫,小径通幽。同时,也是林木科研考察的理想之地。
燕子洞是一处地下溶洞位于月亮峡内,现探明深100余米,钟乳发育极好,钟乳形象各异,极具观赏价值,深部有待进一步探明。月亮峡内有多处岩溶地洞,钟乳奇特,鬼斧神工,既有独特的观赏价值,又蕴藏了众多脍炙人口的神话传说,展现了当地丰厚的文化积淀和纯朴的民俗风情。
羚牛为三滩野生动物保护区的代表性动物,蕴藏量大,据观察,近千头羚牛活动于三滩区内。每逢雨过天晴,羚牛就成群结队到草坪上觅食,有时竟与当地农民的耕牛混杂一起,当地人常以“下山一把扇,上山一条线”来描述羚牛的活动规律。三滩内还有金钱豹、白唇鹿、小熊猫、猴、麝香、大鲵、熊、野猪、香獐、箭猪、鹿、雉、蓝马鸡、柳叶鸡、锦鸡等40余种国家一、二类保护动物。神奇的“蛇窖”天然形成,集各种蛇于1000余平方米之内,极具观赏和研究价值。
(二)青泥岭,又名铁山,位于县南20公里,是古代入蜀的必经之地,著名的青泥古道由此通过。历代文人墨客都对青泥岭有过描绘,唐代诗仙李白有“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的千古绝唱。诗圣杜甫也发出“早行青泥上,暮在青泥中”的感叹,“始知五岳外,别有他山尊”更给这里的山川景观以极高的评价。三滩正是:遗迹横岗梦幻峦,洞穿林立鸟蹒跚。杜公悔赞它山绝,李白惊呼蜀道难。四季怀春生万象,双沟揽月护三滩。离离草甸铺云外,独有天坑诉大观。
(三)木皮岭在县城西北20公里处,位于古栗亭南,杜甫入蜀经此写有“始知五岳外,别有它山尊”的诗句,精当地描绘了木皮岭的挺拔雄姿。
(四)银妆岭,又名江峡,位于县东北柳林镇境内,嘉陵江上游一段,该峡丹霞地貌特征明显,山峰险峻,汹涌的江水喷珠浅玉,两岸山崖遍生白皮岭,四李长青,峡内有一道观,五峰山顶有一巨石,传说为张果老等仙家用过的棋盘。上行五里,有新石器人类遗址甘沟遗址,是嘉陵江发源地的一处名山胜境。
(五)白水峡,位于大河乡境内,是继唐代青泥道之后新开的入蜀的古道,峡内有白沙渡遗迹,有极具历史和书法价值的宋雷简夫书《新修白水路碑记》等珍贵历史文物。
六)文池位于县西8公里处,是一古火山口形成的天池,湖面约10公顷,湖水清澈,四季旱涝水位平稳,周围环境优雅,与青泥岭、木皮岭遥相对应。文池还有优美的民间传说,现开辟有文池水上乐园。
七)南宋名将吴王介居关抗金的古战场仙人关,位于县城南部虞关乡境内,与陕西略阳相邻,仙人关地势险要,邻江依山而筑,成为抗金的天然屏障,现有吴王城遗址和散存历史文物考证。宝成铁路由吴王城旁通过。
(八)佛爷崖石窟遗址位于徽县城西南10里处,“徽白”公路左侧的水阳乡姚家山姚家坪村。佛像石窟始建于南北朝时期,中唐开元年(公元719—722)进行了大规模扩建。据记载当时寺院分别建在几座山峰上和山峰下的平嶂上,钟楼和古佛殿在最高山峰上。中峰为塔峰,上有七层舍利塔,峰侧悬崖峭壁,崖上青松翠柏、树木笼罩,崖面为花岗岩结构,岩上刻有大小十九尊佛像和护法神,雕工精致、与广元千佛崖和皇泽寺石刻风格完全相似。南峰为望月峰,峰上观音殿、峰下尼姑庵。整个寺院周围古柏参天、红枫、栗树等各种树木郁郁葱葱,山间奇石多见、清泉潺潺,山花烂漫、景色尤佳。明代时寺院占地面积近300亩,常住僧人达120余人,清代逐渐衰败。现存遗迹在姚家山后山北边一处高约5米、宽约8米的石崖上,自东向西雕有跌座大佛4尊,小佛14尊。正壁大佛高1.92米,跌坐于莲花台上,面貌丰腴,神态慈祥,面带微笑,体态自然。大佛左右上方,各有一浮雕跌坐小佛,高60厘米。右壁一大佛高1.1米,另一大佛高1.41米,左壁大佛高1.1米,均跌坐与莲花台上。石窟前檐立面上的东西两侧另有6尊浮雕跌坐小佛,高18厘米。具有很高的文物考古和艺术价值。
(九)宋代“新修白水路记”摩崖石刻,俗称大石碑,位于徽县城南二十八公里大河店乡王家河行政村瓦泉自然村,徽白公路边悬崖上。“新修白水路记”镌刻于北宋嘉佑二年(1057) 二月六日,摩崖石刻距路面高约7米,通高2.83米,宽1.83米,碑面凹进石崖0.25米,碑额篆书“新修白水路记”6字,碑文从右至左竖写颜体楷书26行,每行37字,共883字。笔力遒劲、字迹工整,为北宋宣德郎、守殿中丞、知雅州、军州,兼管内桥道、劝农事雷简夫撰文。刻石详述了白水路的修建和变迁情况,为研究青泥古蜀道的兴废变迁史及古代交通运输、组织状况提供了实物资料,为历代学者及交通运输部门所重视,此碑在研究李白“蜀道难”诗篇时也是不可多得的珍贵文物资料,是古蜀道上的珍贵遗迹。摩崖右下方另有明代万历二十一年(1594)陕西布政司陇右道按察司副使张应登题诗石刻一方。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价值。此碑载入《陇右金石录》、《金石萃编》等。
(十)明代“虞关修路摩崖碑记”在徽县虞关乡境内,青泥岭主峰铁山南侧通往古鱼关的青泥道上有明代虞关巡检使许清所撰“虞关修路摩崖碑记”,摩崖碑刻于明宪宗成化三年(公元1467年)三月,碑文记载了当时由许清主持官府维修古道的事迹。
(十一) 明代 “白水石路记”又名“钟公路记”,系明神宗万历十七年(公元1589年)徽县官民为纪念御史钟文陆捐资维修大河店王家河村一带白水石路,由郭元桂所撰纪念辞文。
(十二)双龙崖碑在嘉陵江边的月亮峡口一带,为一无字碑,碑头刻有双龙,约为唐代石刻。碑刻旁有嘉陵江 古栈道的遗迹。
(十三) 明代“玄天神路”摩崖石刻碑文为“新刊修路碑记”, 摩崖位于大河店乡青泥村辛家吊沟村北,青泥岭下古道左侧石崖上。碑高0.67米、宽0.40米、厚0.04米。碑额外上部自右至左横刻“玄天神路”四字,碑额自右至左分两行楷书“新刊修路碑记”6字,系明代神宗万历二十九年(公元1601年)民间修路所立。
附:“新刊修路碑记”
“巩昌府徽州坊下等堡人民,见□居物赉店,方圆一郡,□得官路。上自青泥岭,下至青泥河,土路坍塌,顽石阻隔,往来奔走不便,人人所忧虑者。今众等集乡约会,各施资财粮石,发心修理道路。 会首袁得郎、赵子科……张英。万历辛丑季春三月吉旦完路。
(十四)清代“远通吴楚碑”与“修路碑记”残碑 位于大河店乡青泥河村南前往李坝、铁山、太和庵的青泥古道左侧,高0.67米、宽0.40米、厚0. 4米。系清代嘉庆十六年(公元1811年)青泥村附近百姓为整修青泥古路所立纪念碑。碑文曰“徽县至虞关之通道也,自石家峡至杏树崖二十余里,路皆崔嵬,险阻可畏。自明以来,虽崎岖如故,往来负载莫不寒心。但功力浩大,难以举动。己巳秋,四方左右奋发起念,同心协力,悉内一旦成功,爰立二碑,以示不朽云。捐资人,首领……嘉庆十六年四月吉日。”该碑与白水路碑是通蜀之路考证的重要文物。
(十五)清代“大河店修路碑”“重修大石碑路记”修路碑,原址位于徽县大河乡王家河村洛河东岸白水公路边。碑文记载了北宋至和二年(1056年)新修白水路以来,历经元、明、清四个朝代八百余年的白水路兴废、变迁、修复情况,尤其记载了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陕甘总督杨昌濬负责对大河店至大石碑峡15里之内的横空栈道14处桥梁维修的情况。是关陇人民开辟“古蜀道”,勾通陇蜀、发展经济促进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
(十六)杜公祠、元观峡、杜甫钓台
杜公祠在今徽县城西30里的栗川乡杜公行政村山根自然村。每年阴历腊月十九日为杜公祠庙会,演唱大戏,周围七邻八庄的百姓都来祭祀,香火旺盛。祠堂与戏楼之间中有一口水井,村民称“杜公井”, 水源极为旺盛,过庙会时好多人无论咋样取用,水位从不见下降。 当地百姓尊称杜甫为“杜公爷”,也因为过庙会时是在三九严寒的天气里,冻得人够呛,于是人们把“杜公爷”叫转了音,叫成了“冻公爷”。
元观峡(一名栗峡)为洛河之红川河段自西向东流经栗川南山与栗川河交汇处的一段河谷。两岸悬崖对峙,峭壁迎面,峡谷幽深狭窄,谷底水流湍急,涛声贯耳。河边绿草茵茵,山崖林木茂密,野禽在河谷自由盘旋。沿峡西上四华里之处,在数块巨石间形成一泓深潭,名 “黑鸟潭”。其一石依山傍潭,石面平坦如席,上有一处似人臀部的印迹和一双脚窝印迹,传说杜甫当年曾坐钓于此。后人志其事,在河东岸石崖上凿刻 “宛在中央,少陵钓台”八个楷书大字。其中 “宛在中央” 四字自左至右横排,“少陵钓台”四字自上而下纵排。八字整体上呈“丁”字形排列,但摩崖年代至今无法考证。崖壁之下另有文物部门1990年设立的“杜甫钓鱼台”水泥碑一块。
杜甫钓台位于杜公村南山雌牛湾、木皮岭下的元观峡内。
(十七)东关清真寺母拉楼,为四层全木古建,结构紧凑,体现了极高的建筑艺术,该楼为民国重修清真寺,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十八)郇庄白塔,宋代建筑,为多层叠涩檐承托平座、斗拱的楼阁式砖筑塔,通高30米,外观凌风潇洒,庄重挺拔,塔体筑砌精致,雕工玲珑,塔体为八面九层。它对研究宋代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建筑艺术有较高的价值。
(十九)南宋抗金英雄吴玠墓,位于县城内吴山,有吴玠墓碑,上书“宋故开府吴忠烈墓志铭碑”,其地原有墓葬两座,一座在碑正北50米处,另一座在碑正东9米处,均成圆形。吴玠墓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