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兴坪已是第三天了,头天下雨,第二天阴天,今儿是难得的大晴天,租了辆自行车沿江转转. 码头上人声嘈杂,这里也是旅游团队的必到之处,码头四围那一片江面被竹排遮挡的严严实实,当地人常拿二十元人民币说事,因为那背面画的就是兴坪.过了最后一个观景台游人车辆渐行渐少 待过了一个小村后大路上就只有我们两个骑车人了.周围景色不错遗憾的是这路已不再沿江而行了. 中午时分到达九马画山,这里是路的尽头,向前行需在这里渡船过江. 11月末是一年中的旅游淡季,码头上只有几个当地准备过江的村民,沿江的那一排摊档也已撤离只留下空空的木架,刚刚在江边的一个石台上坐下来,一位携着竹篮的驼背老人朝我们走来—“玉米,吃玉米吧?” 我摆摆手. ”甜玉米”老人再次将玉米递了过来,对景区里的生意人不屈不挠的精神我一进兴坪就领教过,那天我们乘坐的大巴刚驶进兴坪只见后面一群中年妇女随车紧追,原以为是上车抢占座位的当地乘客,车一停才知道是介绍住宿的,因为那天的大巴上就我们两个外地游客于是立刻成了围堵对象,好不容易冲出重围,随即又被另一支队伍尾随—“坐竹排吧?””去渔村吧?”.遇这情况只有语气坚定的说不,一点犹豫就很难摆脱.面对眼前这位卖玉米的老人我们只有坚定的说不,我只想独自静静的欣赏这周围的美景不受干扰,况且背篼里还有不少食物等待减负.老人无奈的走开了,宽阔的河滩显得异常宁静. 已是下午两点 .这时间江面上的游船不多,桂林来的船大都在正午前到达这里,偶有一两艘驶过,顶层的甲板上站满了游客,面对前方这方巨大的岩壁各自发挥着自己的想象,因为据说能在这片石壁上看到九匹马的人会大富大贵.见到岸上的我们船上的游客们会借机放声呐喊,我们也随之回应倒是蛮有意思的. 不知什么时候那位卖玉米的老太太又来到我们近前,这次她干脆在我们背后的石台上坐了下来摆出一副准备打持久战的阵势,”多少钱卖?”无奈的我只好准备投降.”自己种的不值钱---尝尝--“对景区的摊贩我大都多一层提防,心想一旦一口尝下去后面就只有任你宰了,老太太够狡猾.于是继续问价,”一元.”老人伸出一个手指,我一愣,怎么这景区的东西比镇上卖的还便宜!”一个一块钱.可甜呐.”老人以为我不明白. 玉米大概上午刚煮的还有些温,和老人聊了会儿知道老人现在是独自在附近的一个村子居住,每天都会煮一锅玉米来江边卖,如今是淡季 又遇连阴天江边几乎见不到游客,其他的商贩早就不来了,只有老太太每天照例携一篮热玉米来江边,或许一整天卖不出一个甚至见不到一位游客但老人家依旧每天必到,这似乎成了老人生活中不可缺的一部分.准备回返了,老人接过我递过去的几张零钱用手指将钱上那褶皱捋平整后又递了过来”自己种的,不值钱.”我跨然,赶紧回绝可老人坚持不收.我感到内疚,刚才真错怪了这位老人家.是该我们逃离的时候了,我将那几张零钞迅速的塞到老人的竹篮里快速离去. 到达码头,回头望,老人依旧坐在那石台上,远远地在向我们招手. 再见了 慈祥的老人家--- 再见了 美丽的兴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