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后在西安度过了四年半,时间不长也不算短,在西安时自己并未有什么体会,而当自己真正离开这片土地是才发觉自己有太多不舍和回忆。不禁要写下些东西算是和西安这座曾伴我走过人生最精彩的时光的城市告别了。 四年前,未至西安其“贼城”的坏名声就先让我心里给这个千年古都的印象打了折扣,当我走出火车站第一次目睹西安的尊荣,从市区略显破旧落后的街景,再到西大那简陋荒凉的校园,西安对我的第一印象远远算不上满意。来到西安后的生活似乎就是围绕着逃离这所大学这所城市而安排的,一心要考回东部。但是,如今即将离开这所母校这座城市,才恍然发觉西大河西安早已深深地融入了自己的生活,有太多不舍和回忆将永远留在这座学校这座城市。 山东人很少吃辣,陕西人却无辣不欢,面辣,菜辣,甚至包子都是辣的。记得大一初来,第一次进西大食堂,看到面里和菜里红莹莹的辣子,不禁倒吸一口凉气:“干!这咋吃啊!”。绕树三匝,无枝可依,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最终发现熟悉亲切的白面包子,老乡啊!顿时我激动的快要落泪!“这个肯定安全”我心里这样想。“老板,来俩包子!”“什么馅的?”“随便!”难掩自己的激动,不挑食的我大方地说。老板利索的收拾了两个包子给我,然后,然后,第二天个的嗓子就被辣哑了,后来我才知道那叫鸡汁汤包。
山东人爱吃白面馒头和各种饼,陕西人却偏爱面,各种面!各种吃!刀削面,岐山哨子面,拉面,裤带面,当然不能忘了特色的biangbiang面各种特色,炒面、烩面、蒸面、煮面各种做法。我吃面,但那都是山东纤细质软的挂面,且做法汤多面少,主要用做汤喝。初来西安看到那结实厚重的刀削面,哥又倒吸一口凉气。干啊!哥这脆弱的胃消化米饭都已经算是超负荷运载了,吃这还不要了哥的老命!但鉴于同学的热情推荐却之不恭,要了小碗,吃了一半儿,然后,然后,整整一哥天没再能吃东西! 山东人豪放,自古出响马,但毕竟孔孟之乡,凡是却重视礼数,特别是女生,不能说达到笑不露齿的地步,但起码还是比较注重言行约束。而陕西关中,三秦之地、黄土沃野、西风凛冽、秦腔响穷,汉唐强秦崛起之地,不知是强秦遗风犹在,还是盛唐胡风尚存,关中女子有其剽悍的一面。大学初来,为准备新生篮球赛,我等一众在场上酱油拉练,男女班长场下观摩,两个关中男女一口关中话交谈,关中话容易听懂,我也可以听懂一二。本来顿挫有力的且略显剽悍的腔调从女生口中说出来已经让我略感压力,接下来女班一句“我叉,当时我就操了!”。。。。哥顿时石化,这。。这。。还是个女人嘛?!然后好一阵子哥见了关中女子都敬畏三分,只敢远观不可亵玩焉。后来了解关中逐渐了解关中话,也才明白只是个语言上的误会而已。 总之,西安给我带来了很多不一样的冲击,起初并不适应,但后来竞不知不觉中融入其中,身上陕西的烙印再难抹去。 吃惯了陕西的红辣子,体会了什么叫无辣不欢,吃面、吃菜少了辣子那如何能称之为完整呢?当然最爱还是漂着麻辣红辣油的大火锅,热气腾腾、肉卷薄嫩、觥筹交错、筷簪攒动,吃到面红耳赤大汗淋漓那才叫个爽!假期回到山东反倒觉饭菜清淡到食之无味了,竞数典忘祖地急切的回到西安! 陕西人的关中话同饮食文化一样,有西秦的剽悍遗风,粗狂苍劲的秦腔是其风格的集中体现。关中话略显粗野却韵感十足朗朗上口,不乏可爱和俏皮。“他大舅他二舅都是他舅,高桌子低板凳都是木头”是其代表。西安本土乐队黑撒乐队用自己对关中大地的热爱不倦地唱响着关中话的力量,当然武林外传中的佟掌柜更是将关中话的魅力表现的淋漓尽致!西安是十三朝古都,关中话可是盛唐强汉中国的鼎盛时期的“普通话”,西安人以关中话为豪,也爱说关中话,上至耋耄老人下至前卫青年,个个都能讲一口流利的关中话。西安市是三大教育基地之一,高校林立,外来人口特别是学生很多,来到西安如果听不懂关中话那可是个大麻烦!在长安区所有的驾校以关中话为官方教学语言,,想在西安考个驾照要先报个关中话补习班才行啊!关中话同样是西安公交系统的官方语言“凯门儿”“哈车""揍烈""又哈地没又?""哎呀!快嘛!“明快俏皮的语调能给你疲倦的旅程带来一丝清爽。谈到西安的公交不得不提那些可爱的司机们,不但个个技术卓越在西安人流车流中穿梭,当然不乏很多略显霸道的司机有借公车以大欺小之嫌。司机们个个团结,嫉恶如仇,管你达官贵人。当年以悍马怒撞一公车,蛮不讲理,企图一走了之。司机师傅表示这个不能忍,一个电话过去,七八辆公车果断打了个漂亮的围堵战,悍马立马成了瓮中鳖,面对西安的公交,是龙你得盘着,是虎你得趴着,更何况你个区区小野马! 西安地处关中平原,地势平坦,加之十三朝古都,经历朝历代规划经营,整体看条块分明,城内城外路正街直,想迷路都难。据说当年新中国成立,西安以一票之差在首都之争中惜败给北京,这不免让人有些惋惜(但想想文革中悲催的北京城墙又为西安的幸运长舒一口气),由此随着经济政治中心的动移,使西安这个曾见证十三朝兴衰起伏的古都在这个风云剧变的年代有些落伍。整体来看似乎有些破旧,市区主街中甚至隐约有城中村的影子,在僻静的巷子中还常常可以看到上世纪六十年代的苏式建筑仍发挥着她的余热,隐约给人一种时空交错的幻觉。当然西安也有其现代化的一面,以钟楼为中心,四向延伸的东西南北四条大街组成了西安的核心地带,繁华阜盛。西大街金融机构国际会所鳞次栉比,东大街服饰专卖一条街,各类品牌服饰应有尽有,平日就已繁忙异常,节假日更是人多的一塌糊涂,说人挤人一点儿也不夸张。投资几百亿的大唐芙蓉园号称盛世不夜城,是西安新兴的核心商业地段,号称盛世不夜城。 但现代化的文明繁华远远不是西安的魅力所在,恰恰相反,西安的魅力其实在于那些看似破败的街区之中。南门的书院门,文化艺术品一条街,在车水马龙现代化的南大街,穿过一个古朴的牌坊,一个不起眼的小巷呈现给你一个完全不同的清新而古朴的世界。这里没有名车豪驾没有国际化会所,以古朴的青砖为主色调的街道,传统商铺一家挨一家,清一色的文化产品,从笔墨纸砚到书画玉石,从壁画刺绣到瓦罐乐器,从手工精品到西域牛角,各种各样异彩纷呈。街中央更兼流动的小商品车,各类手工制品,牛角梳秦俑玛瑙项链佛珠民俗乐器等。有的东西是不错的,但要懂得砍价。更有特色的是常有各类手工艺人或书画爱好者沿街献艺,让人大开眼界。从精巧的木雕工艺到纤手细织的刺绣,从香甜的气糖(那东西似乎不太卫生)到仙风道骨挥毫泼墨的老者,这条文化街总能给你带来惊喜。 如果说小吃城西安是吃货的天堂,那么回民街将无可质疑将是天堂中最为华丽多彩的圣殿。回民街从其名字中便可看出些端倪,是少数民族的聚集地,汉民与回民、维族等一众伊斯兰民族犬牙交错,共同生活在这片拥挤破旧的大熔炉里,也许正是由于民族关系错综复杂,规划改造工程举步维艰,于是当地变成为西安市中心地段最为庞大的城中村,拥挤错落延绵几个街区。建筑宏伟冷峻的西大街与其仅一墙之隔,却是水火两重天恍然两个世界。从西装革履车水马龙的西大街绕过鼓楼一种恍如隔世的感觉,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呈现在眼前。拥挤破旧的街道两旁,杂乱无章得拥堵着各种传统商铺,街道上很少有车,只有人,多得出奇的人,很奇怪一天到晚哪里冒出的这么多人永远拥挤在这。有事会有人力三轮车穿梭其中,偶尔也会有那不知天高地厚的汽车以身试法,一头砸进人群,几乎是有趣无回的。沿街各色商铺和小吃店一家挨一家,很多小吃店沿街叫卖,更有店家直接把灶台设在街边,就着油烟边炒边卖,热闹非凡,既彰显自己的技艺又用阵阵的美味吸引顾客。各种小吃,凉皮、泡面、酱牛肉、包子应有尽有。贾三的包子店是须去的,但窃以为包子一般,但是那珍珠翡翠白玉汤倒是别有风味,值得品尝的。泡馍店很多,马家、樊家等我也记不清,但只管挑排队最长的那家店就错不了了。队伍常常排到街道上去,所以只要沿街突然发现排队的长龙,便知是好吃的泡馍店无疑了。另外回民街的泡馍店,有一个怪规矩,下午两点之后便停止营业,因此如果你想吃泡馍可要及早行动啊!吃泡馍的行家都是要自己掰馍的,据说这里面学文不小,大小和方法极有讲究,只是作为糙男我还未领会其中精义。如果要吃正宗的新疆烤肉我强烈推荐北广济街的新疆喀什美食餐厅。该店烤肉肉香块大加上几块囊饼,那叫一个爽啊!但前提是你要和店里的新疆大妈做好交流工作和自力更生的能力。新疆大妈说的普通话比小广的普通话还恶搞,另外店内管理混乱烤肉常供不应求,想第一时间吃到热腾腾的烤肉,最后自己等着烤炉旁,肉一下锅自己便冲上去“我们的~我们的~~”。年糕香甜结实,且由手工作坊车沿街流动出售,纸碗包装,购买和食用方便,极适合边欣赏沿街逛时补充能量。西北酱牛肉柿子饼和陕北的大红枣等都是美味的地方特产,值得一试。
总之,回民街好吃多多,绝对可以满足各路吃货的胃口。哦,对了,除了回民街西安的葫芦头也是不可错过的美食。葫芦头是猪大肠和泡馍的天和之作(正是因为伊教的习俗关系,该特色小吃与回民街无缘),泡馍韧劲十足,面汤清爽可口,大肠香肥而不腻。在城墙内小南门和含光门之间的小巷子里有一家天发芽的店铺是比较正宗的一家,可以考虑。
西安的小吃千差万别总类丰富,但有一点却是相同的:粗放的经营方式。一般都是家庭作坊式的经营方式,店员到老板,从厨师到伙计往往都是自己亲戚朋友一家人,店面往往不大,几十平米最常见,一二百平已属大店。就餐设备也比较简陋,基本是没有单间的概念的,管理更是落后,有点餐板的已经算是先进了,更多的是口头传讯,这边入座点餐后伙计对着厨房吆喝一嗓子便算是点上菜了。很难想象异常繁忙的小吃店的大厨是如何准确地记住菜单的。先下来的时候,店里的小伙计们常常插科打诨,茶水面汤常常只能自理,甚至有很多餐馆还有自己的霸王条款,比如回民街老马家泡沫下午两点之后是不营业的。就是这种略简陋略混乱的小餐馆,却透露着一种说不出的温馨。管理正规服务周到的高级餐厅给你可以给你奢华的服务却永远无法给你这种温馨,只适合理性实际的商务洽谈。而这类小餐馆却是朋友家人相聚享受美食交流感情的不二选择。因而常见西安人,拖家带口出入这类小吃店,在活跃自在的气氛中享受美食,让人不禁羡慕西安人生活的温馨惬意。 西安人真的很懂享受的,这一点是与勤劳艰苦奋斗的山东人是截然不同的。三秦关中之地,自古帝都风水宝地风调雨顺,肥沃多产的关中平原养成了关中人略显慵懒的性格。温饱即可小富即安缺乏那种艰苦奋斗的奋斗欲望,甚至传统上关中人一天之中只吃两顿饭的,早晨九十点钟起床吃饭,然后象征性的在肥沃的田地了象征性地活动一下,下午三四点钟便打道回府,准备吃晚饭了,然后只剩下休息愉快了。当年朕暑假在临潼农村支教的时候,虽然不是在农忙时节,但方圆几百亩田地了常常看不到几个人影这也有点太过分了。很少乡亲们劳作的形象,最常见的形象是在家中忙活着做饭或者三五成群聚在街上闲聊。甚至央视名嘴李咏都曾调侃道:八百里秦川尘土飞扬,三千万懒汉齐唱秦腔。虽说嘴有点黑,但的确道出了关中人慵懒的性格。 关中人在生活的自在惬意可羡慕坏了隔壁多灾多难命途多舛的河南兄弟啊!想当年周殷文明那也是中国文明的发祥地了,怎奈过度开垦黄河频频泛滥加上各种灾害让那片已经略显贫瘠的土地在也难供养早已过亿的拥挤的人口大军。河南人纷纷出走,沿铁路向西便是陕西关中的千里沃野。挑着扁担,一头是锅碗瓢盆等吃饭的家伙,另一头便是自己的儿女,沿铁路西向关中自然成为河南人的首选。河南旦旦便是陕西人对河南人的称谓。当年河南人入陕极多,以致当年本是乱坟岗的道北由河南人的聚居而一度人口稠密,而近日的入迁大市宝鸡铜川河南人更是占了半壁江山,河南话甚至成了半官方语言,宝鸡更是有小河南之称。这里除了同情河南人的遭遇之外,不得不称赞一下陕西人的宽容大度。当年闯关东很多山东人也被迫背井离乡,深知客居他乡被人接纳的重要性。 额,扯远了,回来继续聊陕西人,以艰苦奋斗而著称的河南人似乎并未能改变天性慵散的陕西人,依旧自在地享受着三秦大地的滋养。西安位于关中平原南缘,毗邻风景秀丽的秦岭,若天气晴好,在西大便清晰可见不远处延绵起伏的秀丽山川。古代拱卫京师的战略屏障如今成了西安人节假日出行游玩的天然娱乐场,八大峪口风景宜人,每当节假日,西安南行的公路上满是载着阖家出行游玩的私家车。秦岭此前不远骑行也就一两个小时,大学时我也常常和同学组队去山里游玩,登山涉水不亦乐乎!一次同学庆生,一行男女同学十数人南向秦岭,在清澈的石河边野炊,心情大好,男生集体下水游泳。山区比起山东平原的河流有一个最大的优点,其河床只是沙石,河边嬉戏不必担心弄脏鞋袜,此行大家合影留念,不经意间竟给西安妇科医院做足了广告(沿河竟有其一面巨大的广告墙)。 谈至西安的妇科又不得不提西安的妇科广告,在西安各个角落无处不在,充斥在电视、广播中。关于妇科广告西安人有很多共同的回忆“一个苹果的时间”“半杯咖啡的时间”。可以承担如此巨额的广告投入真不知西安的妇科医疗业可以为西安创造多少GDP。 就这些吧!实在想说的太多。总之西安真的是个不错的地方,入黑撒乐队所唱,西安的女子不对外,别说生在长在这里的关中人,即使暂时客居在此的我也不可自拔的爱上了西安这座城市。也许是我对西安的偏爱吧!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爱这座城市,爱给我留给我这个城市印象的所有朋友! 如今已经远在千里之外,再难见巍巍城墙,再难见秀丽秦川,再难听到快乐俏皮的关中话,再难肆意在尝不尽的美食中,也再难见陪我在这片土地上成长的朋友老师们!不知什么时候还能让薛哥带我去回民街胡吃海喝,不知什么时候时候才能和仍独自留在西安的姐姐在城墙上漫步,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和贱人们再在西大的球场上再次组队,不知。。。 总之,希望西安的朋友们依旧生活的快乐! 西安走好! 文字来自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