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叶落随风 于 2013-1-1 10:46 编辑
依据惯例,年末,我会根据自己的阅读喜好,找出自认为是在2012年出版的十本好书,今年亦不例外,推荐给大家。
(推荐书目排名不分先后)
看见
作者:柴静
柴姑娘是个认真较劲的人,写这本书几易其稿,断断续续写了三年,成了出版界著名的拖拉机事件主角。她在后记里写道,写书时问六哥,一个记者在书里写那么多“我”是否不妥?六哥不愧是神探亨特张,一针见血的说了句很有文化的话:不在于你写的是不是“我”,而在于你写的是不是“人”。
《看见》写的是关于人的故事。
冰与火之歌·卷三·冰雨的风暴
作者:[美]乔治·R.R.马丁
如果说哈利波特系列是写给儿童的奇幻小说,那么,冰火就是写给成人的奇幻小说。
一旦开始看冰火,你就注定会跌进一个马丁还没挖完的巨坑,毕竟这部小说已经写了16年。
沉疴遍地
作者:[美]托尼ㄠ祧
“我们今天生活的方式中有某种根本性的谬误。”托尼·朱特在本书中揭示了我们如何陷入这种危险境地,指引我们直面社会弊病,并为所在的世界承担责任。朱特重新激活了我们的政治对话,使我们可以想象一种新的统治方式和更好的生活。
这部精练的作品凝结了托尼·朱特一生的思索,将他对历史和现在的洞悉嘱托给后世。
江城
作者:[美]彼得·海斯勒
文中激烈的思考,文中的东西文化冲突,文中的幽默,以及文中淡淡的伤感,渐渐地随着阅读的结束慢慢平息,一方面,会感叹外教何伟如此努力地认识中国学习中国,另一方面则悲伤地发现,费孝通笔下的“乡土中国”在彼得眠斯勒笔下同样不曾改变——“礼治社会并不能在变迁很快的时代中出现,这是乡土社会的特色。”
白崇禧将军身影集
作者:白先勇
全书以白崇禧戎马生涯为主线,涵盖北伐、蒋桂战争、建设广西、抗日、国共内战、二二八事件后赴台宣慰……记录从1927年至1949年白崇禧前半生的军政活动,大起大落,澄清白崇禧与蒋介石、李宗仁等人分分合合的历史误区,以及1949年后在台湾十七年的交游、信仰、弈棋、狩猎等暮年活动,淡泊自适,表露白崇禧作为儿子、丈夫、父亲的生活点滴。
蒋介石与现代中国的奋斗
作者:陶涵
这本由哈佛大学出版、陶涵执笔的迷人传记让我们看到,过去对蒋介石和国共内战的传统观点是扭曲不实的。这是第一本充分运用蒋家档案的蒋传,其中包括蒋的亲笔日记。书中呈现的是一个微妙有远见的思想家,而不是美国将军史迪威口中的「花生米」。──《经济学人》
革命
作者:杨奎松
共产党所以能够吸引到中间势力,也并不仅仅在于共产党打出了民主的旗帜.储安平看得很清楚:"在今日中国的政争中,共产党高喊''民主'',无非要鼓励大家起来反对国民党的''党主'',但就共产党的真精神而言,共产党所主张的也是''党主''而绝非''民主''."
台湾念真情
作者:吴念真
这本书仿佛是一部地图,导览了繁华落尽的寂寞角落,每一篇散文,记录了每一个风华年代。曾几何时,那锣鼓喧天的小镇,如今消失殆尽,只剩一条条寂静小巷,见证岁月的流逝。
绿皮火车
作者:周云蓬
这位盲人歌者内心广阔的世界,会令“正常人”倍感羞愧。
霍乱时期的爱情
作者:[哥伦比亚]加西亚·马尔克斯
在生活面前,文学毕竟不是万能。小说结尾处,霍乱之船似乎无法到达终点,生活为不可知的目的地安排了诸种可能;但小说却需要一个、而且仅仅一个终点。于是,马尔克斯让阿里萨草草抛出“永生永世”四个字。仓促的收场让人意犹未尽。但细想之下,在文本层面终结这个故事,如此之安排,却未必不是最好的:生活向我们敞开无数种形态,但文字只能择其一而凝固。文学艺术作为生活的重构,永远无法达到生活本身那块幽秘深远的最后禁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