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发客网|新一代沙发客专业网站|俱乐部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7424|回复: 123

【灌水】谈谈你心中的上海和上海人(真实感受,无忌!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复制链接]
实名认证

签到天数: 481 天

[LV.9]以坛为家II

TA的评价

评价次数:28

综合评分:5

发表于 2012-9-15 07:47: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老西门 于 2012-11-15 02:52 编辑

本文是很久以前因为网络上,所谓“上海人”与“外地人”之间的一场口水战,
而让我有感而发,当时洋洋洒洒写下本文,
本意就是希望让新一代的上海人正视自己,而让外地人更了解上海人
希望你能有耐心把它看完~

《上海的历史与变迁》(原创)

老上海人

先从上海的构成说起,上海的陆地行成始于晋朝,至今差不多2000年历史,那时仅有松江,仅仅是滩涂。
1292年始建城。最早进入上海的大部分是浙江的农民在上海嘉定、金山、松江等地,以务农捕鱼为主,这是正宗的上海人。
他们目前还是居住在上海这些郊区,被称为“本地人”。他们到上海市区,还在说“到上海去”。

后来安徽的徽商通过水路进入上海贩卖大米。
接着浙江宁波人占了地理的优势,不但在米市将徽商挤出市场,而且利用棉纺织行业将上海经济提高了全国接近首位。所以至今宁波人基本上是上海的精英主流,很多住在之后租界区,也就是现在的静安等地。

安徽人被抢了财路,本来以商为主,这种情况下就开始在上海定居下来,结成帮派,当时以黑社会形式收取保护费等在上海生存下来,至今宝山地区还有这样一些形式的团体存在。所以上海人至今见到安徽人又恨又怕

其后,上海建立联合租界,全国大量的商人涌入上海,主要是浙南、苏南还有广东地区的商人
浙江人由于进入上海比较早,所以得以在政界发展,而苏南地区的饮食文化对上海有了极大的影响

鱼米之乡的苏北人是被鬼子炸到上海的,一直做最低层的工作,而且一般苏北人胆小怕事,
所以上海人很看不起苏北。但文革后苏北的第三代逐渐行成气候,在老南市、虹口、杨浦、闸北等地区很有势力。

新中国成立后,解放军部队的各地官兵留守上海,为上海增加了一部分山东、湖南、四川等地的外来人口;
改革开放,因政策,回沪知青及子女大量返沪,青海、云南、新疆出生的大量所谓上海人后代大量涌入。

70年代上海成为全国名优产品的产业基地,产品款式新质量好得到全国公认,经济得到腾飞。
全国各地人员开始进入上海寻找机会。

所以说,上海的历史就是一部移民史,本地人是正宗的上海人,
但在目前的上海市区,反而成为了“少数民族”。
外地的朋友如果在上海市区或者网络上受了所谓“上海人”的气和辱骂,
千万别说上海咋地,因为说不定那人和你是同乡或者是你老乡的子女。

真正的上海人(即本地人)都很朴实,
虽然他们也被上海市区的这些第三第四代移民们看不起,
但真正的上海人待人非常厚道.


评分

4

查看全部评分

实名认证

签到天数: 481 天

[LV.9]以坛为家II

TA的评价

评价次数:28

综合评分:5

 楼主| 发表于 2012-9-15 07:48:2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西门 于 2012-9-15 07:51 编辑

中上海人


柒十年代,大量安徽江苏地区的人通过已在上海落户的亲属进军上海,
由于此时上海繁华地段都是以浙江后代为主,
而安徽江苏籍的老一代上海人大多都住在住房环境较差的老区。
很多安徽江苏的人到了上海住进这批“老上海”人家觉得落差非常大。

由于上海当时的饮食习惯,
早上就是隔夜饭泡开水加个油条大饼,
中午也是简单的泡饭面条,
晚上才做几个菜烧新饭等习惯。
特别是,当时上海很多人家买菜都是早上四五点,但是买回来不烧,放到晚上烧。
这让非常重视午餐的外地人觉得“上海人”很小气。还引起很多误会。

另外还要提一笔的是,
这些“中上海人”当时的工作环境并不算很好,平均月工资在25-30元之间。
但在老家却是被亲戚引以为豪的资本。
当老家人兴致勃勃拎着各种土特产到了上海却接受泡饭洗礼,
而这些“上海人”回老家仅带点穿不上的旧衣服等,甩开腮帮子狂吃,
喝点酒牛比就大了,别人托了在上海找工作,不管自己有没有能力,也会点头应允。
来上海的亲戚如果几天没找到工作,
住在条件本身不算宽裕的房子里,那脸色就开始难看了。

自此,“上海人”小气的名声在全国闻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实名认证

签到天数: 481 天

[LV.9]以坛为家II

TA的评价

评价次数:28

综合评分:5

 楼主| 发表于 2012-9-15 07:48:5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西门 于 2012-9-15 07:53 编辑

新上海人

现在,我们一提新上海人,大多会想是刚移居上海的外地人。
其实,在我的概念里,新上海人更多的应该是前面我所说的“老上海人”的后代。
大多出生在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

由于自出生基本上就是享受安定繁荣的大好局面,虽然比起80末90初差一点,但完全享受到上海经济全国第一的好处。
至少衣着光鲜,穿上了牛仔裤、巴拿马西裤,立领的甲克漏布衫,五香豆皮鞋。香港走私的卡带随声听……

经济的改善不但让这批“上海人”开始用轻视的行为对待外地人,
遇到经济条件不好地区的人开口就是乡窝拧。
遇到经济条件超过上海的“广东”和“台湾”也会轻蔑的称之为“巴子”。(意思是有钱但没脑子的乡下人)

更严重的是经济上的落差,使得“上海人”也看不起“上海人”,行成了当时独特的“上只角”和“下只角”的说法。
住在黄浦、静安等市中心的浙江、江南后代的“上海人”地区为“上只角”,
住在扬浦、虹口、闸北等地的安徽、江苏后代的“上海人”地区为“下只角”。
对于住在浦东及郊区的正宗上海人的后代“本地人”全部归为“乡下人”。

这种风气下,在很多学校或者工作单位,甚至将自己的外地籍贯改成“上海”,独怕周围人笑话自己是“乡窝拧”。
宰客的行为在这批上海人中得到最大化的体现,
从当时的两句流行语就能体会到“斩巴子”和“吃大户,用大户,吃光大户,自己变大户”

所以说,外地人口中,上海人很坏的名气就是坏在这帮所谓的“上海人”手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实名认证

签到天数: 481 天

[LV.9]以坛为家II

TA的评价

评价次数:28

综合评分:5

 楼主| 发表于 2012-9-15 07:49: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西门 于 2012-9-15 07:54 编辑

新新上海人

80末90年代的所谓“上海人”,这不用多介绍了
说话感觉是上海话,其实外地口音重的不得了。但自我感觉老“上海”的。

老克拉一听就知道他基本上籍贯是哪里人。
这帮所谓“上海人”就是自我感觉好了不得了,连我这个老上海都看不下去了。

其实他们中很多都窝在家里,满口可能谈着日本,韩国,其实就连国内都很多地方没去过,
所以我说这帮朋友除了穿的比较光鲜连民工都不如。

我们隔壁一个小册老,会装PC就神兜兜,在他父母眼里简直象个IT奇才。
其实在我们公司做AIX,UNIX拿着万元月薪的工程师全部是外地来上海和他相同年龄的小伙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实名认证

签到天数: 481 天

[LV.9]以坛为家II

TA的评价

评价次数:28

综合评分:5

 楼主| 发表于 2012-9-15 07:49: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西门 于 2012-10-26 02:14 编辑

了解了上海人,再了解上海话

一般外地人听到"上海人"说"外地拧"会非常反感
其实上海人称呼非上海人有三种叫法,
一种叫外地人,"外地人"是无贬义非上海人的统称
一种叫乡五拧,就是民工类那种,意思同"乡下人"
一种叫巴子,"巴子"就是老自以为是,有钱但没什么脑子的;如果穿的很没品位,又称为"乡巴子"

其实,在上海市区,有些穿着时髦,鄙视民工的"上海MM"一开口就露出江苏苏北口音
提供一些线索,仅供外地朋友参考
上海人的主体构成主要是江南和浙江地区,所以口音用词,结束时是小口型的比较接近上海本土发音,似古时的吴侬软语;
而家庭三代内非上海的用词结束很多是大口型

譬如:"昨天",
相对正宗的发音"索么子",而带方言的是是"索捏",更离谱的就是"索替";
一个"子"结尾,扁小口型,比较含蓄
一个"捏"结尾,口型相当的难看,比喻成鸡屁股也不为过
一个"替"结尾,门牙的牙根都能看见

还有很多这样的词,
譬如:"干什么"
相对标准的是"抓?"
带外地方言直译"干啥"就变成两个字节"组啥?"
虽然结尾都是"a"音,但"抓"音的口型象"O",而"啥"音却是嘴大大的

再譬如:"很久以前"
相对标准的是"老底子"
方言变形"老早"
严重洋泾帮"依几~~~"(这里的"几"拖长音)
......

再来个脏话:CNMB
比较正宗的读“册呢娘只B”(“呢”音很短短促)
外地后代读“错那妈只B"
上海话的口头语习惯说"册呢"(其实,绝对不是骂对方的意思,有点象"我考""我草"这种语气助词)
在第四第五代"上海人"嘴里就是"册那"

只要大家多留意就会发现很多,有些口型相对较小的其实是浙江后代偏多,而口型大的基本上是江苏、安徽等地的后代

最最好判断此人是否是真宗上海人,问他一个字就知道
“岳飞”这个上海话怎么说,如果他读“约肥”那么你就知道了这家伙不是正宗上海人
关键字是“岳”怎么读,哈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实名认证

签到天数: 481 天

[LV.9]以坛为家II

TA的评价

评价次数:28

综合评分:5

 楼主| 发表于 2012-9-15 07:57: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西门 于 2012-9-15 08:06 编辑

结束语

其实,说句良心话
真正被人看不起的人,不论他是哪里人在哪都会被人看不起
而受人尊敬的人,不管哪里人到哪里都会被人尊敬

我曾经在帖子里提到过,很多外地人到了上海受气的99%都是遇到五十以上的所谓“本地人”
他们恰恰就是前期享受过上海的辉煌,
后来受到外地务工人员抢掉饭碗的一些人
面对上海市中心地区70%以上的商品房被外地人(包括外国人)买掉
羡慕嫉妒恨你懂的~

如果你哪天在上海被受到轻视或敌视,你尽管嗤之以鼻
可能他才是不管到哪都会被人看不起的可怜之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实名认证

签到天数: 421 天

[LV.9]以坛为家II

TA的评价

评价次数:5

综合评分:5

发表于 2012-9-15 08:02:04 | 显示全部楼层
精彩!今天起来也特早了伐?当领导责任性是不一样了!鲜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实名认证

签到天数: 481 天

[LV.9]以坛为家II

TA的评价

评价次数:28

综合评分:5

 楼主| 发表于 2012-9-15 08:11:1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西门 于 2012-9-15 08:12 编辑
咪咪作作 发表于 2012-9-15 08:02
精彩!今天起来也特早了伐?当领导责任性是不一样了!鲜花


弄粗好来~~老酒切到4点,到现在么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实名认证

签到天数: 312 天

[LV.8]以坛为家I

TA的评价

评价次数:18

综合评分:5

发表于 2012-9-15 20:10:12 | 显示全部楼层
老西门 发表于 2012-9-15 07:48
中上海人

甲克漏布衫,五香豆皮鞋
——————————————————
这个真不知道是什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实名认证

签到天数: 312 天

[LV.8]以坛为家I

TA的评价

评价次数:18

综合评分:5

发表于 2012-9-15 20:23:41 | 显示全部楼层
从上海来来去去许多次,都是匆匆忙忙没有关注过它什么,现在因为一个人一句话一个朋友在,忽然想了解一下上海,仔细看了你的帖子,稍稍感知了一下上海人,不单单是口音,连口型你都分析的那么真切,太有才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沙发客网 ( 冀ICP备19007410号-2 | 全球排名

GMT+8, 2025-5-11 01:4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