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7.7 凌晨4点40起床,和这祯文匆匆告别,赶5点22的火车,总共就睡了3个半小时,头有点晕晕的,回想起来,原来一整天除了喝了两瓶水之外,还没吃过东西,但是肚子却还不是很饿,可能饿过头了吧!以为上了火车就会呼呼大睡,没想到又遇到一个去张家界旅行的朋友,真是能唠嗑啊,聊了差不多两个小时终于撑不下去了,只想找个地方痛快的睡一下。 2012.7.7 19:00 吃了饭休息了一个下午,把能量充的满满的,晚上去武陵源溪布街走走,看了苗族的朋友打迎宾鼓,看了竹竿舞,原来街头表演对我来说也这么有吸引力。其实很羡慕这些少男少女,因为在他们的脸上充满了灿烂的笑。最后来到逃往乌托邦酒吧听上几首歌曲,顺便认识了酒吧的歌手老董,老董的歌声很低沉,一种淡淡的犹豫,整个酒吧就我一个人,难道是为我开的专属演出,老董,谢谢你送给我的歌,我很喜欢你的这种唱歌风格。 苗鼓(来自百度) 湘西的苗鼓有庆年、庆神两种,随着苗族人民审美情趣和鼓乐承传的变化,一般在农历"四月八"、每年春节前后、赶秋、椎牛、丰收喜庆、婚嫁、迎宾客等重大活动里,他们都以鼓乐相迎,以鼓乐作为抒发自己情感的特殊方式。苗鼓溯源,笔者赞同苗族学者石启贵的观点,石启贵在《湘西苗族实地调查报告》中论述:"苗人在环境上,苦于种族、政治、经济之压迫,无以进展,故文化知识较落人后,而所居之地,又在荒山峡谷之间,出作入息,少与汉人接近,坐井观天,孤陋寡闻。若不寻求一种娱乐,则不足以资人生乐趣、提高思想、活跃精神、促进健康,而有裨益于人身者,仅鼓乐一项。"此时,苗鼓的社会功利作用得以充分体现。 苗族鼓乐最具有舞蹈特色,因为苗族鼓乐常常伴随着舞蹈,它是音乐、舞蹈的完美结合。在我州。苗族鼓乐称为鼓舞,有很强的地域性。由于苗族文化、历史与审美的因素,苗鼓舞通过叙事性的表演方式,构成了湘西苗族鼓乐的独特个性;它通过一个个生动的舞蹈动作,再现了湘西苗族人民生活、劳动的图画,可以说它是一幅湘西苗族人的历史画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