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友朋说我的游记总逃不掉一个框架:何时来,何时走,无人,无景,空无一物,空空如也。我也只好笑笑。我的文字本来即有些率性,也仅此而已。
但有些行程和心情总是得去记录的,譬如武当之行。
1
这是一次以公司名义的集体出行。
我是个不喜热闹的人,历来不喜欢和众人一起出游,在喧闹时,总会选择将自己隔离,于一隅中独享安静。
车行福银高速,一路无语。同事们有的在聊天,有的在打牌,有的在睡觉,有的如我一般无所事事。顺手翻起书,戴上耳塞,一路听着大悲咒,时间便恍惚过得很快。
穿过一个又一个隧道,遇见一处又一处绿意。3月18日下午1时许,在经过四个多小时的跋涉之后,武当山,我终于到了。
其实也没太多好逛的,我不喜欢目的性很强的旅行,总觉得走哪到哪就好。也或者日渐慵懒,近在咫尺的太白山、华山也是好多年未曾再去,总觉得旅途中的景色都是相似的,不同的只是靠近时的心情。
山一直都在哪里。巍然不动。我们,忽近忽远。
旅行的意义其实只是一场奔跑,有的人在爬山,有的人在赶路,有的人在赏景,有的人在拍照,仅此而已。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副地图,画着整个地球,每个遥远的大陆,港口,海岸线,最著名的都城和城堡,一些妖艳的女人,几个擦肩的过客,这些,都是行程本上记载的目的地,却从未有过交集。
2
去武当之前是做了一些功课的。也大约知道这座山是道教名山和世界文化遗产。但最鼎鼎的,还是通过金庸的小说来了解,太极拳,张三丰,倚天剑,屠龙刀……
下了车,匆匆填饱肚子,便跨进山门。不出所料的,大门口,便立了一面很大的雕塑,“武当倚天剑”几个字非常刺目。我不禁有些哑然,实在是无话可说,难道一处赫赫有名的“联合国公布的世界文化遗产地、中国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道教名山和武当拳发源地”也得依靠武侠小说中杜撰的桥段提高自己的名声吗?不禁想起了西岳华山,据说也是堂而皇之的立了一块“华山论剑”的招牌,便实在是有些花间喝道、月下把火的意味了。
或者是经济利益使然,或者是附庸庸俗的念头作怪,不得而知,却也不是我辈所能揣摩得了了。
山脚下依然是一排排崭新的仿古建筑,就那样突兀的竖立在山前,我不想说这是大煞风景,但在群山的衬印下,却像极了干干净净的男人的下巴,总会让我联想起刚出水的脚后跟。
一排排崭新的仿古建筑下,是一排排卖旅游纪念品的店铺,当然是少不了所谓的“三丰太极剑批发”这样的门面的。
当然,210块(不包含金顶和紫霄宫两个景点)的门票确实实实在在。
于是,上山了。
3
在太子坡短暂换乘之后,便到了此行的第一个景点——南岩。
南岩是真武大帝得道飞升之圣境,是武当三十六岩中最美的一处。导游给了90分钟的游览时间。
拾阶而上,山路便陡峭起来,待至高处,眼前豁然开朗,不远处群山环绕中,一峰独秀,似乎便是所谓金顶了。极目望去,右边山隘中,一群建筑稀拉的耸立着,像是嵌在了山中,却真是从未见过的建筑景致。
许是尘世太过嘈嘈不安,张三丰才展转几何,穷尽桃花林,寻此隐世之处清修,却也不会想到百年后的此地,却充满了集贸市场般的喧哗和铜臭,想来张真人若泉下有知,想必也是不会安心的。
玄帝殿前,看见了一位小道士,刚刚练了一趟剑,还羞涩的站着。旁边云集的游客在不停的同他攀谈着,便有人鼓动小道士再打一套拳,以觞观者,鼓动的人多了起来,小道士有些不好拒绝,一套太极拳就行云流水的打了出来。打拳时,原本还很羞涩的大男孩便变得无比坚定,直到一套拳打完,小道士又恢复了羞涩的神情。
攀谈中知道,小道士已经练了8年拳了。
我突然在想,有个信仰,有个精神的依托真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情。
可是,我已经不能了。
4
晚饭是在山脚下吃的。
吃完饭,便是本次武当之行的重头戏了---公司颁奖典礼。
收拾会场的空当里,我隔街,在街边一角,远远的站在人群后面,看着三四十平米的小会议室里围满了二三十人,你一言,他一句。
我是不喜欢这样的氛围的。也因此,一直的态度便是能躲则躲,能避则避。我想,我始终是个不合群的动物,总是会在人群中迷失自己。
同事小杨悄悄站在了我的身旁,与我一起看着前方的人群。身后的街道灯火点点,空无一人,将我隔离的分外遥远。小杨说,楠哥,这是一种孤独的气质。我笑笑。
既是颁奖,总是有人欢喜有人愁,众奖派定后,大出所料的,我竟然也获得了两千块的奖金和一次新马泰的七日游。于是,很多人都在发言,获奖的感言,有感慨的,有感谢的,有感动的,有语无伦次的,也有言简意赅的。我还是躲在会议室一角,在大多数获奖者都发表了获奖感言后,我则小心翼翼的躲避着期待我说上几句的目光,不是不说,而是无法说和不屑说,骨子里,还是有一股自命文人的清傲。
我想,我可能是过了那种激情澎湃的年纪了吧,或者说是奖品还没有调动我的积极性,也或者说于得失渐已淡然,更加在乎的,却只是自己还想更加恬静的心态吧。
5清晨的武当飘起了沥沥小雨,我便有些退堂鼓了,昨日爬山的疲惫还未曾从脸上卸去,面对今日的小雨便戚戚然的胆怯起来。但在众位同事的鼓动之下,还是勇敢的开始了今天的征程。在售票中心的露天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漫长等待,终于等到了一声放行的解脱。于是,从南岩始,便往金顶攀爬。雨很大,风很大,雾很大,能见度几乎不足三十米。十九个男士,穿着雨衣,行走在山崖中,这,该是多么壮观的一副美景。半山中,恰逢庙会,上山许愿的人非常之多,所到之处,不论是古迹庙宇抑或新盖建筑,均被水瓶、纸张、塑料等垃圾覆盖,无一辛免。想起日本地震后的一张图片,人在时,井井有序,人走时,片纸皆无。不由唏嘘万分。云雾缭绕中,山路回转,楼廊亭榭一一而过,眼前,山崖一片,再远处,似入仙境。一程又一程,一个山头接着一个山头,山路似乎永远也走不完。雾逐渐散去,又飘起了雪粒,放眼望去,山时静时动,风起时,山摇摇欲晃,风静时,山巍然不动。真是好一派武当秀色。二天门的时候,又起雾了,前边的坡看不见尽头。同事张珏走在了前边,豪气的用手指指前方说,看不见的尽头就是尽头。过完二天门,我悄悄的数了数面前这段台阶,284阶。我终于知道,为什么神仙们在山上修炼不肯下山了,那是因为爬一次山实在太累了。
6
终于到了金顶。传说中的圣地。
但是,人实在太多了,四面八方似乎就突然间涌现出无数的人,密密麻麻,一层一层,将通往金顶的售票厅围得结结实实,数也数不完。我终于放弃了登临金顶的想法,虽然为我省了20块钱的门票。
但武当,我终于来过。
下山之时,放弃了步行的念头,缆车还算顺利,稍许排队之后便在烟雾缭绕中起行。在同事们一阵阵兴奋的略显夸张的尖叫声中,缆车顺利落地。
再五十分钟的大巴,回到山脚宾馆。
再五个小时的大巴,回到西安。
7
年少时,为了远行而远行。为了跋涉而跋涉,为了寻找梦想走过奈何桥边,为了攀登高山而忽略了沿途的风景,为一句鲜亮的诗句而去寻梅踏雪,为一朵伊人的轻笑而去鲜衣扬眉,为快意恩仇的江湖而去轻蔑生命。
如见,年岁渐长,方知道,在路上,也是一种温柔的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