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回红楼——大观园游记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87年一部红楼梦,展现了大观园中点点滴滴及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人物的爱情和生活,其曲折隐晦故事情节和凄凉深切的情感成就了不成超越的经典电视剧,深深地刻印在无数70后及80后的心中,所以此次的北京之行,大观园是我必去的景点之一,就像是圆满了一个儿时的梦想,感受故事中那曾经雕梁画栋的繁华,体验已然逝去的爱恨情愁。
虽然大观园并非真正意见上的古建筑,而是根据原著建起来的拍摄建筑群,但当我站在朱色大门前,看着灰蒙蒙的天,低矮的树枝上满缀着艳红的灯笼,耳边鼓乐满天,人群熙攘穿梭。深刻心中的那份感动让这一切都蒙上了尘,坠入了历史时空,重历大观园那段遥远的辉煌与荣耀。
刚进了园门,印入眼帘的是藤条掩映的假山,传说是用太湖石叠砌而成,山石之间有一条羊肠小径,石上的“曲径通幽”四字是宝玉所题,取自唐代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诗中“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的意境,艺术地运用了“藏景”手法来体现中国古典园林“开门见山”的特色,“愈露先藏景愈藏,景界愈大”,只有沿妙道曲径蜿蜒穿洞而过,方能领悟园中幽雅的景致。靠着的园墙是一片粉红的桃花,密密地怒放着,我很是惊叹,因为南方的桃花似乎没这么大也没这么灿烂,不禁加快脚步,想近距离感受它的勃勃生机。没想到,那竟然是缠绕在树枝上的仿真花,真是花美迷人眼呀!尽管是假花,还是很美,对吧?
沿着石道慢行,寒风扑面,水凝成冰,看不到绿叶姹紫的繁茂,但一路上亭台楼榭或驻立山上,或傍边水边,游廊曲折,随处可见山水的相融点缀。
大观园园内包括贾宝玉的怡红院、林黛玉的潇湘馆、宝钗的蘅芜院、贾府二小姐贾迎春的缀绵楼和贾府三小姐贾探春的秋爽斋、四小姐贾惜春的藕香榭、宝钗扑蝶的滴翠亭、李纨的稻香村、妙玉的拢翠庵及元妃省亲时的行宫大观楼。除此之外,园中还有四小姐贾惜春的暖香坞、众人联诗的芦雪庭、湘云醉臣花丛的红香圃、嘉荫堂、翠烟桥等。山水之间,各院风格各异,自成一格,绿竹翠柏路间曲径通幽,使全园的建筑又能相互联系,脉脉相连。
怡红院是贾宝玉的住所,三开间的垂花门楼,四面是抄手游廊,五间正座,三间抱厦,东西各有配房三间,正房上悬“怡红快绿”匾额。“红”暗寓门前西侧的西府海棠,“绿”指东侧的芭蕉,是园中最为华丽的院落。进入怡红院,经过粉饰艳丽的回廊,就是贾宝玉的房间。红绿相嵌的屋顶上,高挂着的宫灯散发着暖暖黄色,屋子的前面部分全部是宝贝展示厅,左右两边的隔柜上、桌子上摆了很多大大小小瓷器和雕刻。穿过红底金纹隔帘,右边是宝玉的寝室,右边是书房,房间真里的主要色调是红色和绿色,脂粉气浓郁。
潇湘馆是林黛玉的住所, 回廊曲折,翠竹掩映。整个建筑外墙、窗棂全为装饰成翠绿的斑竹,像似泪痕点点。淡黄色调的房内饰以嫩绿挂帘,是个小三间,大概只有宝玉房间的1/3大小,摆设简单,最显眼的估计就是林妹妹的卧床、抚的琴还有暗自神伤时依靠的圆桌。门前有1米多宽的石路从凤尾竹林穿过,“斑竹一只千滴泪”正适合“潇湘妃子”以泪洗面、多愁善感的性格。
园中唯一的庙宇就是妙玉居住的栊翠庵,门前翠柏环绕,经过第1道门是个小花园,艳如胭脂的红梅在青瓦白墙的小院里显得格外显眼,使这龛焰莹青、香烟袅袅的佛地凭添了一份身在尘世的混色。躲在院落里坚守着自己的孤傲,可屈屈几尺院墙如何阻挡怒放的生命,怎能不让经过的路人嗅到那抹幽香。后院的北面是佛殿,内有金色观音塑像,是妙玉参禅修行之处。东面是禅房,摆有金色观音塑像和妙玉人物塑像,是妙玉打座之处。院内的围栏、七叶树下和佛殿前密密麻麻地挂满了红色的祈福牌。
沁芳池旁的省亲牌坊高大宏伟,每逢节日这里总是热闹无比,是园内的主要活动场地。正值庙会,有一个杂技团在池面上进行高空表演,围绕池边有手工艺人、传统小吃摊、腰鼓队、皮影戏,鼓乐升平更添喜庆。
远远地看到回廊和亭子里的滚滚人潮中有几尊色彩十分艳丽的彩塑,我不禁也走近凑热闹。没想到,这尊一身翠绿的塑像嘴里冒出了袅袅轻烟,还不时有人在它周围摆POSE。突然雕塑抬起了头,泛着血丝双眼红得刺眼,我吓得后退好几步。别笑偶,这都是香港迪斯尼参加万圣节群魔舞会后落下的后遗症——见鬼了!!!雕塑淡定地环顾两眼后,又自顾自地低下头继续抽起烟来!晕~~~原来那是个大活人!行为艺术也漫延到大观园啦,难道这就是东西文化碰撞后产生时空交错,挺好玩!哈哈,这可是我在北京逛的最具北方年味的庙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