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阿彬仔 于 2012-6-2 11:48 编辑
集美学村(中西合璧的“嘉庚风格”建筑) 集美位于厦门市北部,距市区约17公里,面积为2.83平方公里,是爱国华侨陈嘉庚先生的故乡。集美镇有著名的集美学村、陈嘉庚故居、归来堂、 鳌园及长达2212米的高集海堤。是中外闻名的文化教百区和侨乡,也是风 光绮丽的游览胜地。
厦门市区与集美之间有公共汽车、出租车和火车通达。出集美站,经过大 桥,有廖承志手书“集美学村”的牌坊式大门耸峙镇口。沿着花岗岩铺砌 的斜坡大道向前,集美学村的各级各类学校及各种文化机构,均顺着山坡 筑于林荫之中。
集美中学道南楼夜景 陈嘉庚先生从1913年起,以个人的资财,创办集美学村, 前后耗资1亿多元,总建筑面积达10万多平方米,拥有师生1万余人。由于 集美学村的建筑集中西风格于一体,又濒临风景秀丽的海滨,鳞次栉比的 楼房和亭台楼阁交相辉映,已成为一处独具特色的海滨游览区。
陈嘉庚故居位于集美镇后尾角,是一幢不高的两层浅灰色楼房,庭院 里柏树翠绿,橘黄花红。横匾“陈嘉庚先生故居”系在1980年故居翻修时 请廖承志题写。一楼现为集美学校校务委员会所在地,二楼陈列着陈嘉庚 先生的遗物。二楼西侧耳房是办公室,老式的写字台,一对不同式样的沙 发椅。卧室也极其简朴,旧式木床,就连两只旧皮箱,也是1950年归国时 从新加坡带回来的。与卫生室一板之隔的餐室,只放置一大圆木板桌,10 只小圆木凳。就在这里招待过中央领导和社会名流以及华侨人士。二楼正 中是会议室,简单的长方形会议桌和10多个木靠背椅。墙上挂着陈嘉庚先 生的遗像。故居西侧又建了一幢三层楼房,陈列着各种实物,照片和图表, 生动地介绍了陈嘉庚先生爱国的一生。
归来堂坐落在故居前面,是一幢具有闽南风格的单层建筑,面积4000 平方米。“归来”之意,是陈嘉庚先生爱国爱乡的象征,它将指引着成千 上万的海外赤子,为祖国的富强而归来。步入大厅,入门处置招式屏风, 刻着1961年8月15日首都各界公祭陈嘉庚先生的悼词。大厅正中端坐陈嘉 庚先生的青石雕像。两侧方柱上,挂着郭沫若撰写的楹联:“鳌园博物大 观百闻不如一见,鹭江集美中学万人共仰千秋”。东西墙上悬挂陈嘉庚先 生生前主要活动的像片。出厅堂大门即是拜亭。有条石铺成的庭院可达 “归来堂”。园内有一尊陈嘉庚先生铜像,高2.3米,基座0.6米,铜像 后的花岗岩屏墙上镌刻着毛泽东的题词:“华侨旗帜,民族光辉”。归来 堂于1962年8月12日陈嘉庚先生逝世周年纪念日建成,9月对外开放。
螯园 | | 鳌园,位居“嘉庚公园”内。
鳌园,8990平方米,嘉庚先生花10年时间、耗资65万元,亲自设计、督建而成的。园中建筑和雕刻,均体现他寓教于游、寓教于乐的思想,包含中外古今、天文地理、科技文教、书法绘画、动物植物、工农业生产等诸多方面,无所不有,无所不包,博大精深,是个博物大观。
鳌园由门廊、纪念碑、嘉庚墓组成。门廊长50米,中式庑廊,四向通透,两壁镶嵌58幅历史人物故事的青石镂雕,是鳌园653幅石雕的精华。门廊外的围墙,有各种石雕291幅,其中浮雕229幅,沉雕42幅,影雕20幅。此外,还有全国各界名人名流名家的书法楹联题刻,真草隶篆行各种书体均有,书法上乘,刻艺精湛,是福建石雕艺术的魂宝。
集美解放纪念碑,是鳌园的主体建筑。碑高28米,象征中国共产党经过28年奋斗,取得了胜利,正面是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写的“集美解放纪念碑”。毛主席为一个镇题写解放纪念碑碑名是仅有的一次。碑的背面是嘉庚先生撰写并手书的碑文。碑基为13、10、8、3级四个台阶,13级寓他的事业鼎盛的年月,10级为遇到困难的年月,8级为八年抗战,3级为三年解放战争。碑前为一座高7米,宽30米的照壁,中间刻“博物观”三字,有12块浮雕,浮雕中间嵌中国、福建省、台湾省三幅地图,反映了陈先生期盼祖国统一的愿望。
转过照壁就是先生的墓,墓坐子向午,呈寿龟形,墓盖用十三块六角形的青斗石镶拼而成。墓圹为“风”字壳,圹的内侧由15块青斗石浮雕镶嵌,上雕陈嘉庚先生前半生经历。周边的石雕纪录先生倾资兴学、赤诚报国的一生。陈嘉庚先生于1961年8月21日病逝于北京,享年88岁。1988年嘉庚墓列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离鳌园不远处建有“归来堂”,堂前树有陈嘉庚先生铜像。还建有陈嘉庚先生故居和生平事迹陈列馆,构成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1992年,为完成陈先生的遗愿,在鳌园前的海滩上建设“嘉庚公园”。公园占地3万平方米,周边建了一组仿古的歇山琉璃亭台楼阁建筑群,总建筑面积5500平方米,与鳌园融成一体,更是秀美,于1994年10月陈嘉庚先生诞辰120周年竣工,向游人开放。
陈嘉庚先生从1913年在集美兴办第一所小学开始,到1925年,连续办了女小、幼师、女师、师范和中学,办了水产、航海、农林、商贸、国学等专科,相应建设起医院、图书馆、科学馆、美术馆和水厂、电厂等公共设施,在集美建成了从学龄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到高等专科教育共12所院校的规模宏大的“集美学村”。这在全国也是绝无仅有的。1921年还办了厦门大学。陈嘉庚先生的爱国爱乡,倾资兴学的崇高精神,深得国人爱戴。毛泽东主席特题词赞扬他是“华侨旗帜,民族光辉”。这在千万华侨中是第一人。
陈嘉庚先生在创办集美学校和厦门大学时,把中国传统的建筑技艺融入西洋建筑,创造了中西合璧的“嘉庚风格”建筑,其形体、色调都精美绝伦,是嘉庚先生为厦门留下的又一宝贵遗产!
| 陈嘉庚先生与孙中山先生在一起 | 陈嘉庚先生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杰出的华侨领袖、著名的实业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
陈嘉庚于1874年10月21日出生在福建省同安县集美社(即现厦门市集美镇)。十七岁往新加坡从父经商,后 独立经营菠萝罐头厂、米店和橡胶园等。1916年后,以橡胶和胶制品业为主,鼎盛时期其销售网遍及全球,谓新马树胶王 国的四大开拓者之一,成为驰名海内外的大实业家。
陈嘉庚身居异邦,心怀乡国,经营实业不谋私利,立志竞争义务报效祖国,故倾资兴办教育公益事业,以尽国民天职 。早于1913年在家乡创办集美小学,后又增办师范、中学、水产、航海、商业、农业等校,统称为"集美学校"。192 1年,陈嘉庚创办厦门大学,自选择校址,校长,主持建筑校舍,以及高薪聘请师资等,设文科,理.法.商,教育等五院十 七个系,为海内外培养高等人才。在侨居地新加坡亦倡办和赞助许多学校,形成陈嘉庚广泛的开放型教育体系.尽管迂世界经 济危机,企业经营未能转机,他仍多方筹措校费,百折不挠维持办学。1932年,当外国财团答应以停止支持厦门大学和集 美学校为条件保护其企业经营,即遭他断然拒绝。直至1937年春无力支持,遂无条件地将厦门大学献给政府。厦门大学改 为"国立"后,他极为关注其发展。1940年回国慰问期间,还特地到迁往内地长汀的学校视察;1949年归国亦来校访 问;1952年定居集美后,仍继续募资、筹划扩建学校规模。在他的倡导下,许多华侨捐资兴学蔚然成风,影响深远。
他不但为教育事业鞠躬尽瘁,而且具有卓越的教育思想,提倡学生要在德育、智育、体育诸方面全面发展,倡办职业 技术教育,高度重视师范教育,以及重视校长、教师在办学中的决定作用等等。他还推行社会教育,亲建集美鳌园"博物大观" 和倡建厦门华侨博物院等。
陈嘉庚赤诚爱国,振兴中华。1909年结识孙中山,翌年参加同盟会。辛亥革命闽省光复后,被选为新加坡福建保 安会会长,募款支持孙中山的革命活动。1937年"七.七"抗战爆发后,组织"南洋各属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简称" 南侨总会")并被选为主席,领导支援祖国抗日救亡。1939年汪精卫叛国投敌,他严电声讨。1940年3月率领"南洋 华侨回国慰劳视察团"回国视察各战区和重庆、延安等地,不畏强暴,坚持真理,明辨是非,将救国救民的希望寄托在中国共 产党身上,反对蒋介石独裁,坚持团结抗战。1941年12月日本帝国主义进攻马来亚,他领导"新加坡华侨抗敌动员总会" ,1942年3月新加坡沦陷避居印尼爪哇,赋诗表明舍生取义的决心。1945年日本帝国主义投降,他安全返回新加坡; 各界集会庆祝,众望所归。
被 毛泽东誉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的陈嘉庚先生在抗战期间,曾有一份著名的十一字提案在全国引起轰动,这就是“敌未出国土前言和即汉奸”提案。 1938年10月,陈嘉庚著名的30字提案,被誉为“古今中外最伟大的一个提案”,有力地打击了妥协投降势力。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中国人民艰苦卓绝的八年抗日战争拉开了序幕,也把南洋华侨抗日救亡运动推向了新的高潮。陈嘉庚被推举为“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主席。在祖国生死存亡的关头,陈嘉庚在东南亚华侨第一个统一组织的行动纲领中,明确提出“全面抗战”、“长期抗战”的响亮口号。他为抗战筹集了数目可观的资金。而更为可贵的是,他第一个挺身而出,揭露汪精卫卖国求荣的罪恶行径。 1938年10月,陈嘉庚从路透社电讯中获悉,国民党副总裁汪精卫公然发表对日本“和平谈话”,准备投降卖国。他义愤填膺,发电严加驳斥。指出,对日本乞和,“不仅南侨不可谅解,恐举国上下皆不能谅解”,并警告汪精卫:必须悬崖勒马!须知,中华“民气旺盛”,“敌决不能亡我”!当汪精卫复电坚持卖国主张时,陈嘉庚毅然将往来电报交给南洋各报发表,公开揭露汪精卫的卖国阴谋。 同时,陈嘉庚巧妙地利用自己“国民参政员”身份,向正在重庆召开的国民参政会第二次大会发出“敌人未退出我国之前,公务员谈和平便是汉奸卖国贼”的提案。这个正气凛然的提案,犹如平地惊雷,震撼了大会。二十多位国民参政员联名签署交付讨论。担任大会主席的汪精卫见此如坐针毡,他面色苍白,硬着头皮向大会宣读了这个提案,很快获得大多数赞成通过。通过的提案文字改为“敌未出国土前言和即汉奸”。 邹韬奋在《抗战以来》一书中赞道:“提案的内容只是寥寥十一个大字,……却是几万字的提案所不及其分毫,是古今中外最伟大的一个提案。” 1949年应毛泽东主席电邀回国参加新政协会议和开国大典,于1952年2月回国定居。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 、华侨事务委员会委员、归国华侨联合会主席,先后当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直接参议国事 。他已逾古稀之年,仍不辞劳苦到祖国各地视察,致力于祖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并对推动华侨爱国大团结、支持祖国和家乡 建设起到积极作用,临终仍念念不忘祖国统一大业。 陈嘉庚于1961年8月12日在北京病逝,终年八十七岁,国家给予以国葬的哀荣,灵柩运回集美,安葬于"鳌园" 中。自强不息,止于至善。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