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月末,他问我是否在家,他想订一个生日蛋糕。
我说不用了。宝贝,我在干活,很忙。
他那边安静下来,不再回话。
几天后,他打字给我:妈妈,我定了个钢笔,生日礼物,给快递留的你的电话,是我的名字。
我的内心,一阵感动。我知道,宝贝一直都是很爱我的。
去年,他给他爸爸的生日礼物也是钢笔。他知道爸爸喜欢练字。
我去生的办公室,生拿出抽匣里的钢笔给我看,儿子的礼物,什么时候看,都会让他有说不出的感动。
宝贝给我的这支钢笔,有些暗灰色,笔帽上的图案,是一只扬帆的船在破浪前行,远处,有朵朵白云萦绕在重叠的山峰间。
在我年轻记日记的时候,日记本的前面是日记,后面的几十页,多的就是钢笔绘的山水画,每幅画,线条简陋,却必定安然,远离尘世的喧杂。即使是少有的人物画,也是简洁勾勒,让自己感触到灵魂的逸动。
中学时代,我课外最大的花销,不是书籍,而是日记本,一年4、5本,一本150页,2.5到3.5元。比同等量的一本书要贵很多。那是我很多时候,放学回家卖菜之后,偷偷攒下的几分几分的零花钱买的。我细细密密写在每一页上的字,必然是豆芽菜一样地拥挤不堪;一年,也就一两瓶黑色墨水,这是省钱的。
当我可以自己挣钱,一年上百元的花销里,才有了一些自己喜欢的月刊读物,那个时候,我可以买300、500页的硬皮纸壳封面的大一些的日记本了,我的文字,也不再是豆芽菜的风格,开始慢慢舒展开来。即使那样,一年下来,也要3、4本。
当然,最省钱最让我自豪的,就是钢笔了,不知道怎么的,中学之后的一支很简单的钢笔,和我十分有缘,使用着很顺手,后来,笔尖被我用的只剩下三分之一的样子了,却依然那么无限的喜爱,我们之间的默契,似乎有了灵性,无数次,打开笔帽,或者记完日记,我会安静地看笔尖,真心感谢它与我一同承受着岁月的碾压,承载着我风风雨雨人生路的渺小。
结婚后的一些年里,这支钢笔与我,依然不离不弃。那次,生的单位考试,他拿走我的钢笔,从此,与我相伴将近二十年的钢笔,与我绝缘!考完试,喜欢运动的他,在考场外面的那个单杠、双杠上做运动。回来便不见了我真爱的钢笔。为此,我真心与他大吵了一回。每天,我都要给自己一些时间记日记,与笔共舞,这在我生命中尤为重要。虽然他给我再次买回不止一支贵一些的好一些的钢笔,我却再也没有找到过那支旧钢笔写字的顺滑感觉,一切,只能沉淀在回忆中。我59本薄厚不均的日记本中,基本三分之二的文字,都是那只钢笔与我相融与共的结果。
安静的夜,能够在自我的心路上畅行,这,一直是我无比快乐的事儿。
轻轻拿起宝贝给我买的这支钢笔, 那是一种沉甸甸的坐实感,让人心安。打开墨水瓶,抽满黑色墨水,随手拿过电脑桌边上的纸张,随意的试笔,笔痕的粗细,感觉尚好。
这段时间的忙碌之后,再次提笔,它的吐墨,依然流畅,内心,暖暖地感动着。似乎,回到好多年前,那支与我旧钢笔相伴的岁月。
这几年,几乎无限地忙,已经习惯每日网上笔耕留痕。纸张凃墨的时候极少。原本预计50岁、60岁之间,完成百册日记的念想,因了自己的忙碌与科技的进步而滞留在59本。这于我,不能不说是一个小小的遗憾。虽然同样的时间,网上可以生成文字更多一些。
看着宝贝给我的这支钢笔,我知道,即使以后的日子,我不再用它记日记,也会经常在纸张上,依然简陋的笔耕一些字痕。
洁儿/2016.03.27,3:33/周日/晴天,西北风/零下1℃-零上1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