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发客网|新一代沙发客专业网站|俱乐部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246|回复: 8

老北京胡同(部分)四合院介绍、老北京豆汁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6 天

[LV.2]偶尔看看I

TA的评价

评价次数:0

综合评分:0

发表于 2012-10-12 15:12: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老北京胡同(部分)四合院介绍、老北京豆汁
胡同发展史,据史书记载胡同发展史已经有几千年历史了,从西周就开始有胡同了,但从元明清三朝胡同开始慢慢发展起来,差不多有700多年历史,元朝遗留下来胡同当属南锣鼓巷了,明清胡同东单、东四这一片地区了。
南锣鼓巷
南锣鼓巷据今已经有七百年历史了,明清以来,这里一直是“富人区”,居住过许多达官贵人、社会名流,从明朝将军到清朝王爷,从北洋政府总统到国民党总裁,从文学大师到画坛巨匠,这里的每一条胡同都留下历史的痕迹。
该巷全长768米,宽8米南北向,东西方向各有八个胡同,总共16条胡同,从南向北,西面的8条胡同是福祥胡同、蓑衣胡同、雨儿胡同、帽儿胡同、景阳胡同、沙井胡同、黑芝麻胡同、前鼓楼苑胡同;东边的8条胡同是炒豆胡同、板厂胡同、东棉花胡同、北兵马司胡同、秦老胡同、前圆恩寺胡同、后圆恩寺胡同、菊儿胡同。这些胡同在元朝时没有名称,名称是明朝以后逐渐演变来的。比如菊儿胡同,明代叫局儿胡同,后来改称橘儿胡同,清代宣统时才称菊儿胡同,后延续至今。整个街区犹如一条大蜈蚣,所以又称蜈蚣街。
  下面我就介绍一下南锣鼓巷游玩路线,南北向现在大部分是旅游商店什么的,没什么可玩性,如果想了解老北京胡同,都要走东西向,切记不要走南北向。
  咱先从炒豆胡同说起吧!此路线由东向西走,炒豆胡同为什么叫炒豆呢,是因为原来这里有个经常做炒豆和一些卖油卖粮食的规模很大粮食店,但后来已经改成时装店了,胡同发展需要这样改吗?呵呵
炒豆胡同比较有两个景点区,一个是西边的僧王府77号院(僧格林沁),此人是蒙古科尔沁旗人,英勇善战清朝晚期算得上是一名猛将
,曾经在大沽海战中他督军奋战,大败英法联军。1863年后又受命剿捻,在山东、河南、安徽镇压捻军。1865年5月,率部在山东曹州与捻军激战中阵亡。
炒豆胡同西口,是僧格林沁家的祠堂,也是一组很大的建筑。祠堂和王府建在一条胡同,在清朝是不多见的。现在这里被改建为“侣松园宾馆”。像这样幽静秀雅、古香古色的四合院宾馆,在北京也是不多见的。
坂厂胡同又西向东走,此胡同有僧王府后门,往西走不到几十米距离有个小型四合院现在有人居住,但可参观,必须跟院里打好招呼咯~里头有古董式垂花门,出了院 ,一直往西走50米就能看到穿堂门,此门是两个院门可穿到东棉花胡同,其实从炒豆胡同往西走100米有个南九条胡同,现在牌楼已经不见了,可以走小胡同穿到坂厂胡同后就会看到侣松园宾馆四合院式酒店,往东走20米就看到穿堂门了。
  东棉花胡同又东向西走必须提到是赫赫有名段祺瑞政府陆军总长、代理国务总理靳云鹏((1877-1951),早年毕业于北洋武备学堂,在云南任清军19镇总参议。后受袁世凯信任,任山东都督。1919年后任段祺瑞政府陆军总长、代理国务总理)的旧宅(现在是中央戏曲学院)里头有一座楼是1921建的1949年翻修过,此楼爬山虎可以拍照咯~,很好看的,而且可以看到美女晾衣服,
东棉花胡同对面路西是雨儿胡同,这里曾住过我国一位画坛巨匠
齐白石,此人短时间在雨儿胡同居住过,齐白石总共有八个宅子,雨儿胡同是其中一个宅子,当时是文化部分给齐白石的,雨儿胡同过齐白石纪念馆有一个老宅院门口门联可以拍照咯,此门联是雕刻在门上的,在老北京很少见到。补充一句话齐白石一直居住地方在西城跨车胡同。
尊贵的帽儿胡同
出雨儿胡同,沿着南锣鼓巷,继续往北走。路西就是帽儿胡同
可园:清末大学士文煜的住宅和花园,被认为是晚清北京私家园林中最有艺术价值的花园
路北7号至15号(单号)院,原是一组大建筑群,是清末大学士文煜的住宅和花园。五院并联,占地达11000平方米。文煜是清满洲正蓝旗人,曾历任四川按察使、山东巡抚、直隶总督等要职,光绪10年拜武英殿大学士。他积累了大量的财富,精心修筑了自己的住宅和花园。花园落成于1861年,名“可园”,约占地4亩,虽然不很大,但疏朗有致,被认为是晚清北京私家园林中最有艺术价值的花园。
现已被列入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一直没有对外开放。记住了如果看到这个只能门口拍照,里头不开放,文化保护。
这座宅院也是几易其主,历经沧桑。北洋政府时,袁世凯死后,冯国璋代理大总统,由南京来北京就任时买下了这座宅院。日本占领北平时,冯家将这所房屋卖给伪军司令张兰峰。解放后,9至11号院曾做过朝鲜驻华大使馆,后来又改做招待所和单位宿舍。虽几经变化,但这片住宅始终保存尚好,总体格局没有大的改动。
再往西走,路北35号、37号院,是郭博勒氏的家。说郭博勒氏可能知道的人不多,通俗点说,就是末代皇帝宣统的皇后婉容的娘家,用清代的说法,应称为“后邸”。宣统大婚时,已是民国11年,但还是履行民国初年所颁布的优待清皇室条件,所以对这所“后邸”花了许多钱,大加修缮。婉容的父亲荣源,由于女儿“册后”,后父按礼制被封为“三等承恩公”,这所府邸又成为承恩公府,更要大加改建,以合乎府第规格。比如将原来一间的院门,改为三间的府门,内外影壁、左右屏门都重新修建。
现在看到的房子,三间府门,已经砌墙变为三间住人的倒座房。在七间南房的后檐墙,开了两个门,成为现在的35号、37号。
提前说明这条胡同原来有个清朝时期提督衙门,位置在45号院但已经面目全非了。
这是小插曲,我国的文物专家和清史专家,被称为文物界“国宝”的朱家溍先生,在帽儿胡同13、15号,35、37号和炒豆胡同71号院都住过,对这些府邸都有过详细的描述。幼年他住在13号、15号院时,还亲眼看到过“后邸”的修缮、改建。朱先生是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他对北京的史地、文物、民俗等,都有极为深入的研究。他于2003年9月29日逝世,确实是我国学术文化界的一大损失。
出了帽儿胡同再往北,路东是秦老胡同。
秦老胡同35号,也是一座精美的宅院,曾是清内务府总管大臣索家的府邸。此院谢绝参观,只能从史书记载来描述一下了,院落不是很大,但十分精致。他的书房前有一小花园,名绮园。园内有叠石假山、游廊池榭,还有一个船形敞轩,虽小巧却意境深邃,颇有江南园林的意境。站在大门前,仅门楼上的砖雕,已让我赞叹不已,雕工极为精美,保存又十分完好,真是不可多得的砖雕珍品。
出了秦老胡同往北,西边是黑芝麻胡同
黑芝麻胡同13号院是清末四川总督、兵部尚书奎俊的府邸。
在南锣鼓巷南北方向,大家要记住59号是大名鼎鼎的明末降清将领洪承畴的府邸。洪府当时很大,沙井胡同与黑芝麻胡同之间的大部分院落,都属于洪宅,一直到方砖厂东口。现在这里仍住有姓洪的人家。
黑芝麻胡同相对,东面是后圆恩寺胡同。进胡同不远,13号即茅盾故居。只需要登记身份证即可进去咯,茅盾故居是个小宅院,但是三进院,属于矛盾晚年居住的地方,矛盾这一生做过一件事情就是在他临死前申请入党,矛盾也是在文革时间迫害过的,提到文革南锣鼓巷还有一些毛主席语录大标题什么的,还有中国共产党万岁写在墙上了,后圆恩寺胡同7号原来是清朝时期庆亲王次子的府邸,建筑为中西合璧式,既有四合院,又有西洋楼房,还有很大的花园。园中有西式拱形圆亭、喷泉,又有来自圆明园的刻石,同样是中西合璧。这所宅子也是几易其主,民国时曾卖给法国人,抗战胜利后,成为蒋介石的行辕,蒋介石来北平即下榻于此。解放后,此处曾先后成为中共中央华北局办公处、南斯拉夫大使馆、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等,现在友谊宾馆但已经停业了,大门反锁着呢,据听说里头闹鬼。
菊儿胡同是南锣鼓巷最北头东边的一条胡同。说他名扬中外,是因为建筑大师吴良镛主持设计的菊儿胡同危房改造工程,1992年被亚洲建筑协会授予“亚洲建筑金奖”,1993年又被授予“世界人居奖”。
在胡同中部,北边有一片2至3层的楼房,黑瓦白墙,围合成一个个小院落,既有江南民居的秀丽,又有老北京四合院的神韵,和周围的建筑风格也十分协调,这就是改造后的菊儿胡同新四合院。吴良镛教授根据“有机更新”的城市规划理论,认为旧城改造,要保留好的和有历史价值的建筑,修缮虽已破旧但尚可利用的建筑,拆除破旧危房,逐步过渡,既保留历史文脉的延续,又形成有机的整体环境。这些新四合院兼有单元式公寓楼房私密性强,和院落式住宅邻里感强的双重特点,他与旧的胡同格局有机地统一起来,保护了古都风貌,是北京旧城改造的一个成功的探索。
  菊儿胡同东口,现在的3号、5号、7号和寿比胡同6号,原是清代直隶总督荣禄的宅邸
菊儿胡同东口,现在的3号、5号、7号和寿比胡同6号,是清代直隶总督、兵部尚书荣禄的宅邸。原宅很大,分为三部分,西部是西式楼房,中为花园,东部为五进的中式四合院。此宅,解放后一部分曾作为阿富汗大使馆,后又被划为几部分,改为职工宿舍,格局已被破坏,保护状况较差。
东四/东单清明年间的胡同(部分)
礼士胡同
  “刘罗锅”刘墉的43号旧宅就在这条胡同里。从东四路口往南,不多远,有条向东的胡同,叫礼士胡同,是京都小有名气的里巷。
  “礼士”二字让人想起“礼贤下士”这个成语,是很文雅的名称。其实,在明清时代,这里是贩卖驴骡的市场,叫“驴市胡同”。清的《帝京舆图》上,就标示为“驴市胡同”。清朝《顺天府志》说:“驴市胡同亦称‘骡市’。”由此可以窥见,当时骡子的交易仅次于驴。直至清末宣统年间,这儿废除了牲口市场,人们才巧妙地依谐音改称之“礼士胡同”。
  礼士胡同129号大院即便放到任何地方,都堪称气派非凡。此院落的临街大门为三间,规模浩大,大门两边为一道八字形屏墙,屏墙和长长的街面围墙上部雕刻着极华丽的砖雕花。这种装饰墙在北京几乎独一无二。就是门外的便道上,也设有精美的石礅。只是如今这里的主人挂起了谢绝参观的牌子。“要说也可以理解,当初在这里拍电视剧《大宅门》时,胡同堵得乌泱乌泱的,围满了看热闹的群众。
  在胡同东首北侧墙壁上,留有“紫气东来”的字样,保存完整,这种街首的字迹在北京已经很少见了。
  干面胡同
  干面胡同,明朝属黄华坊,称干面胡同。据传此路是去禄米仓运输禄米必经之路,车马行走,尘土飞扬,居民戏称为“下干面”,故而得名。
  最值得一提的是胡同西首的61号院,每一个走进大院的人,都会被它的宏大、气派深深震撼着。它最早是皇太子载淳(同治皇帝)的老师、清代大学士李鸿藻的宅子。抗日战争前是原毛主席、周总理的英文翻译,已故联合国副秘书长冀朝铸岳父的宅院。后被日本特务机关霸占,据说川岛芳子也在此居住过。解放后为社会科学院宿舍,该院先后住过研究先秦史的王煦华教授,历史学家顾颉刚和著名科普作家高士其。现前院已经面目全非,后院早已被高楼代替,只有中院幸免于难,保存至今。
  史家胡同
  该胡同建筑整齐,房屋较好,多为大宅院,据老住户讲,清末中法银行董事长刘福成、名妓赛金花(傅彩云)都有宅第在此胡同内。胡同内51号院为章士钊先生故居。章土钊辛亥革命后曾任教育总长,1949年曾作为南京国民党政府代表团成员参加北平和平谈判,因国民党政府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遂到香港。后又回到北京,参加第一届全国政协会议,随后全家也来到北京。开始住在东四八条朱启钤家,由于两家人口都比较多,居住比较拥挤。1959年,周恩来总理在探望章士钊时,发现了这个问题,便亲自出面解决章的住宅问题。章夫人选中了史家胡同51号院,是一个三进院。章士钊认为,一家人住太大了,便将第三进分了出去。章士钊去世后,由他的家属居住。1984年定为东城区文物保护单位。胡同内55号院,大门影壁上有砖刻和亲王诗,两边还有对联。
  内务部街
  胡同内11号院曾是清明瑞的府第。乾隆二十四年(1759),明瑞随军平定伊犁地区的叛乱有功,封一等诚嘉毅勇公。道光十四年(1834),明瑞曾孙景庆袭爵。道光二十五年,宣宗第六女寿恩固伦公主下嫁景庆弟景寿,此宅人称六公主府。民国后归盐业银行经理岳乾斋,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胡同内39号院为梁实秋故居。
  东堂子胡同
东堂子胡同75号,旧时的门牌是东堂子胡同33号,在胡同西段北侧,是一座坐北朝南的三进院落。一进院有倒座南房5间;二进院有南房4间,北房3间,东、西两侧各有耳房1间,有东、西厢房各3间;三进院有带前廊的北房3间。院内房屋均为起脊合瓦房。蔡元培从1917年到1920年租住于此。
东四十条路口东南侧的22号还保存有南新仓,此为明清两代皇室仓库之一。其梁柱用材使用了元代仓廒旧料,保持了明初的仓廒原构,成为北京现存为数不多的历史仓廒实物。
东四四条
东四四条胡同东西走向,东起朝阳门北小街;西止东四北大街,中部往南可通东四三条,往北可通东四五条。东四四条1、3、5号原为房主系清宗室绵宜的宅弟。绵宜号达斋,是道光皇帝的本家,曾于同治年间任礼部侍郎,其后代姓金。因系宗室辈份较尊,故当地百姓称这房子为“皇帝的叔叔家”。现该宅保存较好,为某单位宿舍。东四四条3号被列入东城区第三批文物普查登记项目名单。
东四四条五号现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坐北朝南,门口台阶较高,门两旁有几棵高大的古槐。该院共有三层院落,大门一间,门内迎面有一字影壁,西有屏门,过屏门,有四间倒座房,为硬山合瓦清水脊;倒座房北有垂花门,垂花门很精致,面为攒边门,东、西、北、三面均有四扇屏门。与东西屏门相通的游廊将整个院子连接起来。正房三间,为硬山合瓦清水脊,左右各带两间耳房。正房内部装修为清代旧物,硬木落地隔扇和碧纱窗非常完整。东西厢房各三间,亦为硬山合瓦清水脊。
东四六条
位于东城区东部,东起朝阳门北小街,西至东四北大街,南与月牙胡同、流水巷、育芳胡同相通,北与月光胡同、南板桥胡同、德华里、石桥胡同相通,属东四街道办事处管辖。因在东四北大街诸胡同排列顺序为第六得名。
崇礼的旧宅是六条的最大亮点。门牌号是63号和65号。崇礼宅的东侧55号院,是著名的“七君子”之一,爱国人士沙千里的旧宅。
东四三条
东四三条胡同东西走向,东起朝阳门北小街;西止东四北大街,中部往南可通东四二条,往北可通东四四条。明朝属思诚坊,称三条胡同,清朝属正白旗,沿用三条胡同。1949年后称东四三条。据《燕都丛考》载:“路北有海公府”,现已无存。
东四三条77号被列入东城区文物登记项目名单。其中的17号院和35号院内都有不错的垂花门可看。
东四八条
东四八条,同样沿袭了本片区的共有特点,精致的门楼以及粗壮的老树。胡同内71号院,原是清代为宫中掌管帘子的王姓官吏所盖的一座房子,解放后为教育家叶圣陶故居。院内种满了花草,有两棵大海棠树,每到春天,枝头缀满了粉红色的海棠花,叶圣陶的好朋友谢冰心、臧克家都曾在海棠花开的时候到这里看望叶老。叶圣陶寓此曾创作了许多作品,如《叶圣陶童话选》、《叶圣陶散文甲集》、《叶圣陶散文乙集》等。
北沟沿胡同
胡同内梁启超故居院,为梁启超故居。院内主要建筑尚存,院门外影壁细节仍完好。其子梁思成也住在这里。
禄米仓胡同智化寺历史悠久明朝正统年间修建,已经经历500多年历史,是北京现存明朝建筑保存完整的。
智化寺精髓是京音乐:历史从明朝永乐年间的大太监王振说起了,此人一生也就是死太监了,太监是从隋唐两代朝开始有的,当时太监主要服侍皇上、妃子、皇后什么的,但从清明两朝开始有些太监出现基友行为(说明基友在明清就已经出现了)后来最有名是清朝晚期慈禧太后每天晚上要跟主管太监激情一下~言归真转,王振是正统年间一个专横跋扈的太监,深的明英宗的宠爱。智化寺本来是为王振修建的家庙,明英宗皇帝御赐的寺名。
但所有佛事活动都含有音乐内容,智化寺也不例外。
王振当时觉得自己有一定权威,就把皇家音乐引入智化寺,最后形成宫廷音乐、佛教音乐和民间音乐于一身的京音乐。
智化寺工期非常短也就两个月,而且两座石碑没有刻碑文,当时明朝主管此人的王振公务繁忙,加上后期土木之变就一直没有刻字。
智化寺钟鼓楼是北京唯一对外开放的,可以亲临其上,击鼓鸣钟。相传,不同次数的响声代表不同的愿望。
老北京豆汁儿
在五花八门的北京小吃之中,有一种挺特别,不好这口儿的,你就算不上是地道的北京人,这就是老北京豆汁儿。
提起北京小吃,那种类多的得咱北京人自己都不一定能数清楚,从宫廷糕点到民间小吃,甭管您是多挑食的主儿,都能在其中找着自己的得意的那口。 那就是老北京豆汁儿。
豆汁儿曾经在梁实秋(家宅在东单内务部街39号)编写《雅舍谈吃》里写道,不能喝豆汁儿的人算不得北平城里人。豆汁儿可是一种知名度极高的北京小吃,别瞧你皱眉头,好这口儿的可大有人在。
在以前有人把北京人称为豆汁嘴、卤虾嘴、老米嘴,统称为北京三嘴。这是因为北京人,特别是旗人大都爱喝老米熬的豆汁儿,再加上正宗关东产的卤虾小菜,吃起来既酸甜又鲜辣。豆汁儿喝法也有一些小学问,越烫越浓的豆汁儿,只能小口吸溜儿,不能大口猛灌。这样喝,才是最正宗喝法儿。
大家记住豆汁儿别用勺喝,用勺喝的那是奶酪。直接端碗喝,不过烫坏嘴,别怨人家卖豆汁儿,只能怨自己太嘴急了。
四合院介绍
四合院又称为四合房,是中国传统合院式建筑,其布局是一个院子四面建有房屋,通常由正房、东西厢房和倒座房组成,从四面将庭院合围在中间,故名四合院。
四合院就是三合院前面有加门房的屋舍来封闭。若呈“口”字形的称为二进一院;“日”字形的称为三进二院;“目”字形的称为四进三院。
一般而言,大宅院中,第一进为门屋,第二进是厅堂,第三进或后进为私室或闺房,是妇女或眷属的活动空间,一般人不得随意进入,难怪古人有诗云:庭院深深几许,庭院越深,越不得窥其堂奥。
四合院至少有3000多年的历史,在中国各地有多种类型,其中以北京四合院为典型。四合院通常为大家庭所居住,提供了对外界比较隐密的庭院空间,其建筑和格局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尊卑等级思想以及阴阳五行学说。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北京的很多四合院沦为了大杂院,而改革开放后随着城市改造的开展,很多传统四合院被拆毁,如1998年拆除康有为的粤东新馆,2000年拆除赵紫宸故居,2004年拆除孟端胡同45号的清代果郡王府,2005年拆除曹雪芹故居,2006年拆除唐绍仪故居。与此同时,一些四合院被列入北京市和各区县级的保护院落。
本人小法 北京人士,家住南锣鼓巷,针对有些旅客到南锣鼓巷或其他胡同不知道怎么转特写这份详细点资料~

实名认证

签到天数: 143 天

[LV.7]常住居民III

TA的评价

评价次数:16

综合评分:5

发表于 2012-10-12 17:00:53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详细的介绍,佩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实名认证

签到天数: 1070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TA的评价

评价次数:25

综合评分:5

发表于 2012-10-12 18:24:32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的精粹啊,老胡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实名认证

签到天数: 289 天

[LV.8]以坛为家I

TA的评价

评价次数:23

综合评分:5

发表于 2012-10-12 23:54:0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要是有图片就更好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6 天

[LV.2]偶尔看看I

TA的评价

评价次数:0

综合评分:0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5 11:36:31 | 显示全部楼层
grandtour 发表于 2012-10-12 17:00
好详细的介绍,佩服!

详细点是为大家着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6 天

[LV.2]偶尔看看I

TA的评价

评价次数:0

综合评分:0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5 11:36:55 | 显示全部楼层
羽落辰 发表于 2012-10-12 18:24
北京的精粹啊,老胡同

呵呵 还有很多胡同 没有说呢 单西城区就有400多跳胡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6 天

[LV.2]偶尔看看I

TA的评价

评价次数:0

综合评分:0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5 11:37:03 | 显示全部楼层
叫我老E 发表于 2012-10-12 23:54
要是有图片就更好了

图片内容 后续发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实名认证

签到天数: 1070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TA的评价

评价次数:25

综合评分:5

发表于 2012-10-15 11:59:53 | 显示全部楼层
xiaofaqixing 发表于 2012-10-15 11:36
呵呵 还有很多胡同 没有说呢 单西城区就有400多跳胡同

好多啊,下次带俺溜溜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实名认证

签到天数: 856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TA的评价

评价次数:2

综合评分:5

发表于 2013-4-11 22:26:47 | 显示全部楼层
你发的胡同好有诱惑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沙发客网 ( 冀ICP备19007410号-2 | 全球排名

GMT+8, 2025-11-26 22:2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