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书时的几个变化 1:厌倦读书→→自我勉励读书 十年虽说未苦读,但也尽受寒窗苦。 夜深忽梦年少事,泠泠清泪湿素衣。 倚窗迷花日空度,狂歌痛饮身消廋。 安能如此慕轻松,徒将华年葬手中。 今昔不学锥刺股,他日且效穷途哭。 2:决计不读书→→高中肄业 学业未成半路终, 一心只是图轻松。 他日若是沦孤穷, 莫悔今朝未读书。 3:在外打工→→后悔未读书 飘零如何不可怜, 酷暑珠汗连连, 而今正是六月天, 岁月风尘间。 只身向谁边? 少来疏狂经年, 若非孤困在当前, 怎识得,世间辛酸。 人生感梦难, 凭栏拍栏杆 。
我还在上高中的时候, 我的心就早已飞出了课堂飞出了校园,对外面的那个世界、那片天地充满了向往 在学校时看了一些旅行者写的旅行笔记后,那时的我对外面的花花世界更是产生了一种不可言喻的憧憬。脑子里便开始充满着幻想,幻想外面的世界一定很逍遥、岁月一定很多姿多彩,不然从古至今怎会有那么多纵情于万物自然的隐者雅士呢?又怎会有甘心在旅途中走向他生命终点的旅行者呢? 我也向往那片花花世界,希望自己有一天也能和红颜潇潇洒洒的走一回。 于是,2012年正月初三 从未出远门的我 拿了些衣服带着年少的那种轻狂独,年少的那种洒脱自踏上了从武汉到苏州的打工路,走上了自己的旅途。走向了漂泊于异地他乡开始了我的打工生涯,加入到打工者的行列。 正月初四的凌晨3点在一阵叫唤中惊醒了:"苏州到了,快下车” 坐了十个小时车的我早已是疲惫不堪 根本不知道车外是什么地方,下车后其他旅客早已有亲人朋友在那等待着接待,他们远远就相互招手,相互呼应,就我孤苦一人。我第一次感到了孤苦,一个人在车站苦苦等待着那一丝光明得到来。感觉等了好久好久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才光临了这座三千多年的古都。迈着沉重的步子穿行在这座陌生而又熟悉的都市。说他熟悉完全是因为张继先生的那首《枫桥夜泊》“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和金庸先生《天龙八部》上说的“姑苏慕容”其他的一概不知。 于是我便四处寻找工作,听人介绍中午我来到了苏州高新区,在华硕外面的一幕把我惊呆了:正月初四此时的家乡中正弥漫着节日的那种喜庆,可是从这儿挤满的打工人群中看见的是他们那笨重的行李箱和他们那满含期待与疲惫的目光 。 不想不想了 经历了此次打工的我,才知道了读书的重要 我不再迷恋外面花花绿绿的世界 明天早上十点我就要坐上回武汉的车了,九月去武汉上一所继续教育院校 完成我该完成 的学业
该贴已经同步到 埋骨何须桑梓的微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