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辛亥革命100周年等重要纪念时间节点的临近,红色旅游再掀热潮。目前,着眼于2011年—2015年的第二期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编制工作已经完成,我省正结合实际,组织开展红色旅游系列推介活动,加强红色旅游A级景区创建。
红色旅游持续升温 刚刚过去的清明小长假,红色旅游再显独特魅力。社会各界人士纷纷来到泾县皖南事变烈士陵园、金寨县革命烈士陵园、岳西县大别山烈士陵园等红色旅游景点,瞻仰参观,缅怀英烈,寄托哀思,接受爱国主义教育。仅岳西县就接待游客5.8万人,其中,红色旅游接待量所占比例近八成。 江淮大地,红色热土。从大别山革命根据地到皖南新四军军部,从渡江战役总前委到淮海战役主战场,大量丰富的革命历史遗存成为一笔不可多得的红色旅游资源。省红色旅游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任于天厚介绍,我省红色旅游资源有87处,红色旅游景点基本覆盖全省。 2005年颁布实施的第一期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中,全国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涉及我省的有2个,30条红色旅游线路涉及我省的有3条,100个红色经典景区涉及我省的有5个。 近年来,我省红色旅游持续升温,成为旅游业新的增长点,其政治工程、文化工程、富民工程、民心工程的综合带动作用日益凸显。 2010年,全省红色旅游景区(点)接待游客1360万人次,同比增长21%,红色旅游综合收入61亿元,同比增长18%。红色旅游A级景区累计达24个,其中4A级景区9个,3A级景区5个,2A级景区10个。红色旅游直接就业人数4630人,间接就业人数达2.6万人。曾经在农村改革留下鲜明红印记的小岗村就尝到了发展红色旅游的甜头。 2010年,来小岗村了解“大包干精神”、学习“沈浩先进事迹”的人群络绎不绝,全村全年接待游客54.2万人次,旅游总收入3000多万元。 区域合作必不可少 全国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中,“千里跃进、将军故里”主题旅游区横跨鄂豫皖三省,“东进序曲、决战淮海”主题旅游区涉及鲁苏皖三省,深挖红色旅游资源,塑造特色品牌,区域合作必不可少。 “以‘千里跃进、将军故里’为主题的大别山红色旅游涉及三省六市36个县。长期以来,封闭的旅游管理体制,导致了‘各自为政、分散经营’的模式。各地在品牌塑造上,‘你唱你的,我说我的’,难以形成合力。 ”于天厚介绍说,在纪念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胜利60周年之际,鄂豫皖三省六市36个县签署联合宣言,在编制旅游规划、品牌塑造、开放旅游市场、宣传促销、人才培养等方面达成共识。 2010年5月,大别山区域三省六市首届红色旅游联合会议在六安市举办,会议提出的塑造区域旅游整体形象和统一品牌的“十同”,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即同一个口号:“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大别山红色旅游区”;同一首歌:《八月桂花遍地开》;同一个形象标识、同一个规划、同一个旅游导游图(词)、同一张宣传光盘、同一个网站、同一本推介资料等。从联合宣言到“十同”,大别山区域红色旅游合作正向更广更深的层面推进。 相比较省内协作而言,跨省区域协作更为复杂,涉及到观念和体制的“落差”、“地方利益冲突”等问题。国家发改委旅游投资研究中心研究员李佐认为,构筑大别山无障碍旅游区,要在遵循旅游经济规律前提下,寻找那些具有发展潜力的结合点,达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连点成片“红绿”结合 发展红色旅游,红色景区、景点是基础。我省红色旅游资源丰富,同时也存在着点多、面广、规模小等“瓶颈”,特别是少有延安、井冈山、西柏坡之类高品级的资源,缺乏有影响力的龙头景区。 “大别山不仅是革命圣土、将军故乡,也是生态家园、绿色海洋。发展大别山旅游,就要做好‘红绿’结合文章,依托天堂寨等国家森林公园,打造一个吸引力强、辐射力广的核心景区。 ”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闵庆文研究员认为,充分发挥核心景区的带动作用,才能将周边红色旅游重点景区“串起来”,形成“众星捧月”的生动局面。 “灯塔”、“舰船”遥相望,百万雄师扬帆渡江的浮雕已经成形,位于合肥滨湖新区的渡江战役纪念馆有望今年上半年建成开放。安徽环球国际旅行社总经理徐华玉建议,充分利用新馆开放的契机,针对目标客源市场开展特色营销,发挥合肥旅游中心城市的辐射作用,带动合肥经济圈乃至皖南、皖北的红色旅游。 景区建设是基础,软件服务是关键。近年来,我省红色旅游景区(点)在软件服务上做了大量工作。游客手中的各类红色旅游手册印刷精美;景区讲解员穿起了红军服、唱起了红色歌曲,带给游客别样感受。美中不足的是,目前红色景区大多以参观、讲解为主要方式,参与性、互动性的活动较少。在红色氛围营造上,部分景区创意不新,难以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感染力。 仅靠遗址、雕塑、纪念碑等静态展示,红色旅游景点难以长期吸引游客特别是青少年群体。在“软件”建设上,红色旅游景区还应充分借鉴最新的科技成果,融入微缩景观、新型影视等科技元素,综合利用“声、光、电”等技术手段,生动描摹、再现当年重大历史事件的恢宏场景,以增加红色旅游景点的可看性,更有效地吸引和留住观众。(记者李跃波) 已同步至 liudaxing的微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