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深挖华山道教文化内涵,保存最完整的道教资料,为华山旅游发展提供全面的文化理论。华山景区,依据景区景点特色,组织员工分组专人实地走访考察,通过咨询道长、实地收集内容等方式,将华山道教文化做系统全面的补充和完备。 景区员工走访了金锁关至主峰区的道教场所,收集了所有的道教文化内涵。期间所经过的道观、石洞景点进行一一的考察。华山是中国道教最早的发祥地之一,道教文化是华山文化的核心。华山道教有深厚的宗教文化积淀,它不仅集中体现了道家的信仰,而且也孕育着传统的民族精神。华山全真派建构了华山的整体人文精神,体现了中国传统的人格理想。华山道家文化极其瑰丽多彩,有的演化为民间文学,有的演化为历史掌故,世代相传,令人神往;依山势构筑的道观庙宇、石室洞府藏幽罗奇,招人寻迹;寓意奥秘的谶图,任人破译。华山道教文化既极其高雅,又极其通俗,吸引了千百万庶民百姓、善男信女。平民的朝拜活动,影响到道教文化向民俗化和生活化的转化。其中一部分已演化为民间世俗,成为劳动群众精神生活的组成部分。 华山道教文化: 1、莲花洞:共两处,分别位于周氏庵、西峰。西峰莲花洞位于翠云宫前,明嘉靖元年至六年(1522—1527)间,华山修行道人开凿,洞内面积约20平方米,后来道士王遇真紧贴洞壁塑36尊神像,神像色彩绚丽,造型生动。洞外石壁题刻很多,有“金天重地”、“莲花世界”、“屏镇西天”、“翠峰射日”、“太乙莲台”等,楷隶草篆,琳琅满目,堪称露天书法展览。 2、混元洞:共两处,分别位于混元庵、西峰下。 3、清虚洞:位于东峰。 4、萧史洞:位于东峰。 5、无上洞:位于金锁关,是无上洞玄法师居所。无上洞玄法师是道教中的道职。领悟《道德经》、《老子西升经》等高玄派经典,便可升为高玄法师、灵宝升玄法师、无上洞玄法师。再逐次迁升洞真法师、三洞法师、大洞法师,达到最高一级道职。无上洞内壁上有题刻多处,大多为明正德、嘉靖年所题。从洞中题刻推断此洞大约开凿于金元时期。 6、三清洞:位于东峰。三清,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 7、西玄洞:位于西峰斧劈石崖下。西玄洞又称“三元极真之天”。西玄洞,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天然石洞,华山西玄洞为道教十大洞天中第四洞天,称为太极总仙洞天,又被称为三元极真洞天。《十大洞天记》中说道华山西玄洞周回三千里,洞中日月星辰、风云草木一应俱全,这里昼夜通明,四季如春,形成长春之境,完全可以和蓬菜,瀛洲相媲美。 唐代,牛僧儒在《续玄怪录》中记述,贞观年间华山云台观清修的刘法师在每年设三员斋招待修行之人,在此与华山张公弼相识,一天,张公弼邀刘法师到他修行之地西玄洞相聚,只见洞中日月朗照,另人眩目。张公弼用仙水招待他,他感到此水香甜甘洌,饮之饥渴全消。张公弼招徕苍龙百象对舞,彩鸾对歌。舞姿优美,歌音清丽,使刘法师如痴,这一传说更增添了西玄洞的神秘色彩。据传,西玄洞只有神仙和有仙缘的人才能到达。今只能在北斗坪用望远镜观赏。 8、镇岳宫:镇岳宫为全国21处重点道观之一,位于西线索道出站口,宫门上“镇岳宫”3字为清末石磊园先生所题。镇岳宫始建于唐开元四年(716),系华岳观上宫。元代重修,称玉井庵。明末,太监范养民扩修时,取名“镇岳宫”,意为以镇天火,镇守西岳。镇岳宫供奉的是西岳大帝、观音菩萨、药王。西岳大帝,五岳之中,西岳华山因邻近汉唐都城长安,故长期备受尊祟。东汉时就传说西岳神君能兴云雨,产万物,通精气,有益于人,朝廷祭祀,礼同三公。唐玄宗时,认华山为唐朝皇室的本命神山,于是封其神为“金天王”。 9、翠云宫:在华山西峰,又称西峰大殿。始建于清初,但形制较小。后庙内主持周静观在此释经布道,由于她的博学与才华,吸引得四方信徒纷至沓来,庙内香火大盛,甚至超过了诸峰各庙观,宫也由此而扩建重修。藏经楼里所蓄的道教真经是华山道教研究的宝贵财富,遗憾的是民国二十一年( 1932 )全部建筑与所有经卷全毁于火患。民国二十二年重修,解放后,人民政府多次拨款修筑,才有了今天的盛况。上殿供奉众星之母斗姥神位,大殿供奉三圣母。 10、迎阳洞:在东峰饭店门前坡下,因洞面日迎阳,故名迎阳洞。洞内员工风玉皇大帝塑像,今已不存。据洞顶题刻及白水石璞玉撰写的《创修迎阳洞玉皇记》记述,明万历元年(1573),华山道士王永载、李来德、李来成在白水东岳行宫诵经,感动了白水文化人郭自卑、王思孝、石厚田等,他们便筹资请工匠自万历元年动工到万历八年(1580)毕工开凿此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