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多伦路口民国时期的小洋房里,小曼喝着自己最喜欢的咖啡。不久前,考拉国际青年旅舍西康路店正式关门,现在,她开始专心经营起全新理念的“青年旅舍”。
自2006年西康路店开业以来,“考拉”的生意一度蒸蒸日上。但近年来,客源不断流失。2008年起,小曼在多伦路觅得了现在这幢民国时期的别墅,同时开始酝酿起另一种模式的“青年旅舍”。而这家店的名字里,将不再出现“青年”两个字,原本代表着中国青年旅舍联盟的“蓝三角”标志也被考拉桉树logo所取代。 对于曾经红火一时、广受青睐的青年旅舍,业内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用两个字来形容:“死撑!”除了转型或濒临绝境,还有没有别的出路?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个案 青年背包客的家举步维艰 从黄山到上海青年旅舍开张第二个月入住率达90% 不少青年旅舍的老板本身都是忠实的驴友,小曼却并非如此。“和很多人不同,我和先生当初开青年旅舍并不是因为什么浪漫的梦想。” 小曼的先生是安徽黄山人,2004年的时候,黄山作为著名的旅游景点,却还没有一处“像样的适合接待外国游客”的国际化旅舍。“几个新加坡朋友来玩的时候告诉我们,国外的青年旅舍非常受欢迎,在黄山这样的景区开一家青年旅舍应该是不错的选择。”借着天时地利人和的机缘,小曼和先生在黄山开设了第一家考拉国际青年旅舍。 2006年,小曼把“考拉”带回了自己的家上海,在静安区西康路开设了“考拉”上海店,并且,上海和黄山两店同步挂上了中国青年旅舍联盟(YHA)的“蓝三角”标志。 到2006年为止,上海的廉价旅舍以招待所为主,经济型酒店尚未流行,青年旅舍也只有6家,“考拉”就是其中之一。小曼说,青年旅舍是背包客们在旅途中休息的地方,“像回家一样的感觉”,更是世界各地年轻人交流的场所。本着这样的理念,小曼对“考拉”在上海的前景充满信心。“青年旅舍虽然看似和招待所一样卖低价床位,但本质上是不同的。” 小曼的信心很快得到了印证。“考拉”开业的第二个月,旅舍的入住率就飙升到90%,成绩喜人。此后的几年间,“考拉”在青年旅舍业界的口碑不断提升,上海、黄山的两地联动也为旅舍的生意带来了良好的效应。 从红火到萧条连锁经济型酒店来袭,客流跌幅超50% 事实上,在上海开青年旅舍和在黄山的境遇大不相同。“在上海,先不考虑竞争压力,房租、运营成本、人力成本等等就已经是很大的压力了。”小曼说,开旅舍首要考虑地段,“地段好,房子好,成本就上去了,再想赚钱就越发困难。”西康路的那处房子就是费了很多努力才最终到手的。虽然本身的房屋质量和周边环境并不十分理想,但在小曼的精心打造下,仍旧保证了不错的客流量。 “很多人选择青年旅舍首先是被价格所吸引。”小曼说,按照市场行情,青年旅舍的床位价格一般在50元左右,标准房价格则一般不超过200元。“因为理念的关系,青年旅舍一直处在廉价酒店和招待所双重标准的夹缝中。”与此同时,随着YHA的成立,青年旅舍也开始在中国渐渐流行起来。仅上海一地,到2010年为止就有至少20家青年旅舍,相比起2006年时的数字,翻了两番都不止。与此同时各种连锁经济型酒店纷纷崛起,青年旅舍的价格优势也渐渐渐渐消失。“但‘自助环保’的国际性原则又使我们不能像酒店一样提供更好的硬件配置,青年旅舍的市场空间越发狭小。” “考拉”西康路店虽然有经验、有口碑,可发展起来仍旧不免“硬伤”。“地段虽好,但周围的环境几年来都没有改善,出门就是杂乱的旧城区的样子,客人们的反映和评价越来越差。” 今年5月到10月间,和沪上所有的青年旅舍及酒店一样,“考拉”度过了一段黄金爆棚期,一个床位也没有剩下。而进入11月后,生意突然冷淡,跌幅超过50%。这一切都在预料之中。“上海本来背包旅行的游客就不多,现在算是进入‘严冬期’吧。加上西康路店的潜力已经耗尽,这样的条件下无法再打造更舒适的环境了,索性结业。”对小曼来说,开青年旅舍与其说是一种理想化的经营,不如说是一场进退取舍的平衡与博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