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发客网|新一代沙发客专业网站|俱乐部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江苏:太湖大学堂 南怀瑾寄放心灵的地方

2012-11-2 18:06| 发布者: 阿湘| 查看: 1049| 评论: 0|来自: 新华网

摘要:   江苏省吴江市七都古镇,钟灵毓秀。近年来,因为“南怀瑾”这个名字而格外受人们关注。  不久前,在七都太湖大学堂度过生命中最后六载时光的南怀瑾先生离开人世。记者近日走进老先生创办的太湖大学堂,感受这里 ...

  江苏省吴江市七都古镇,钟灵毓秀。近年来,因为“南怀瑾”这个名字而格外受人们关注。

  不久前,在七都太湖大学堂度过生命中最后六载时光的南怀瑾先生离开人世。记者近日走进老先生创办的太湖大学堂,感受这里的一砖一瓦,一水一叶,记录一个南怀瑾曾寄放心灵的地方。

  “将来,到这里来骑着小驴子读书修行,一定非常好玩”

  太湖古镇七都,这个曾经的隐读之地。一水一叶、一港一庵,民风淳朴。

  南怀瑾和七都古镇缘分颇深。 1998年当南怀瑾第一次来七都,站在太湖边上,看着远山近水气象万千,便笑着对身边人说, “将来,到这里来骑着小驴子读书修行,一定非常好玩”。

  此言非虚。2000年,时年83岁的南怀瑾先生,果真拍板买下吴江七都镇庙港300亩滩涂。从选址等大方向上的把握到一砖一瓦的细节化实施,南怀瑾都亲自过问,倾注了大量心力。 2006年,太湖大学堂建成,同年7月1日至7日, 89岁的南怀瑾在大学堂首次开讲,内容是禅修与生命科学。 2008年,大学堂里开设了吴江太湖国际实验学校。

  “南老师很喜欢这里的环境。”七都镇党委书记查旭东告诉记者,这里有太湖浦江源水利风景区,境内湖荡密布,河港纵横,北接三万六千顷的太湖,洞庭东山西山尽收眼底。区域历史悠久,人文内涵深厚,早在五千多年前七都先民便在此繁衍生息。

  如今,斯人已去。而山水和太湖大学堂仍可隐约讲述故人往事。

  倾注着南怀瑾心血的太湖大学堂,更是聚七都之灵气。近日,记者走进太湖大学堂内参观。学堂的几幢楼布局疏朗有致,白墙青瓦,分禅堂、图书馆、膳堂、综合楼、教学楼等。散落规整,一廊贯之,整体建筑透出宁静大气的简约之美。南怀瑾曾经生活起居的一号楼,目前不对外开放,只在太湖大学堂的网站上有几张内部摆设的图片。

  站在草地上,散养的几只家禽活泼地走来奔去,逍遥得很。遐想着,一袭蓝衫的南怀瑾带着淡淡的笑意,曾在回廊里踱步、沉思,是怎样一幅画面。

  1918年出生的南怀瑾,是浙江乐清人。他一生旅居、寓居多地,最后定居七都,可谓缘分深厚。引领我们参观的查旭东与南先生相识多年,有幸一年中总有几次与南怀瑾品茗欢谈。查旭东能体会到南怀瑾的无奈,他说,南老最后定居七都的一个重要原因便是:找南老的人实在太多,他必须去一个相对僻静又不能距离大城市太远的地方,而被赵朴初先生视为 “太湖禅林”的七都镇,最终成为南老心目中的传承文化之地。他告诉记者:在南先生生命中最后6年里,除了一些外出授课时间,他基本都在太湖大学堂里度过。在学堂公开授课50次,受教者无数。而每天晚上,他都会坚持抽出1个小时为身边的弟子授课,从无懈怠。

  以出世的态度做入世的事业

  在查旭东的眼里,南先生是一位风度翩翩的长者;是一位风趣幽默的且健谈的人。南怀瑾对他的为人处事都有很多教益,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以出世的态度来做入世的事情。

  之所以说是出世,因为先生做事不求回报;而他亲建学堂讲学、以自己的教育理念创办实验学校,亲自给学生开书单,告诉他们要去读哪些书,今年6月份,吴江太湖国际实验学校第一届毕业生毕业,南怀瑾与30位学生面对面交谈,语重心长地说:教育首先是立人,是做一个顶天立地的人的问题。这些又都是入世的积极之为。

  南怀瑾一生辗转多地,他的30万册藏书一直都在身边,2006年,他将这些藏书都带到了太湖大学堂,基本都保存在生前工作生活的一号楼。这30万册藏书内容涵盖儒、释、道、医学、军事等各领域,其中不乏一些孤本、善本。查旭东说,很多人关心这30万册藏书能否更好地利用起来,其实,老先生到庙港定居之后,助理一直在编号造册,对这些藏书进行整理工作,更多的书是以上架形式保存的,保存条件从温度、湿度上讲都是科学的。现在普通读者难以看到这些藏书,今后有望将其中部分转成电子版本与世人接触。

  太湖大学堂落户七都,对七都镇的影响非常深远。去年,太湖大学堂沿岸一带被确立为浦江源水利风景区,这是为了在太湖边上保留一块原汁原味的土地,避免过度的商业开发,南怀瑾亲自题写了景区名。今年9月4日,庙港镇的老太庙文化广场举行奠基典礼,南怀瑾觉得这是弘扬传统文化的好事,因此老太庙建设接受的第一笔捐赠就是南怀瑾捐赠的18亩土地,此外,他还捐了350万元现金,其中100万是他自己的稿费,他说, “这是读书人心血换来的干净钱。”在老太庙设计规划阶段,台湾知名建筑师登琨艳先生受南老师之命,对老太庙进行了义务的方案设计。

  查旭东介绍,七都镇已经向吴江市政府提出申请,将太湖大学堂列为文物保护单位,今后这里还将建一座南怀瑾纪念场馆。

  重视自己内心的“宁静”

  有人对南怀瑾先生的评价是 “上下五千年,纵横十万里,经纶三大教,出入百家言。”尽管他谦称自己 “一辈子没有一张文凭,没有一个好的学位”,但他对儒、道、佛均有造诣。

  在养身方面南老也有见地,他很重视一个 “静”字。他说:“世界上的人们拼命消耗能源和资源,拼命追求享受,等于在加快消耗生命。所以,保持健康长寿,必须要学会 ‘静’。”

  他用道家老子的话解释养身之道: “专气致柔,能婴儿乎。”意思就是把自己的身体活动的功能宁静下来,完全恢复到婴儿的状态,脑筋是清楚的,是快乐的。

  为了更好地进入 “宁静”状态,南怀瑾选择打坐。打坐是口头称谓,实际叫坐禅,还有行禅、住禅、卧禅等称谓。不过老人并不拘泥于盘腿打坐: “打坐只是个形式,而真正的在于内心,譬如一杯水,乱搅动的时候,是看不清楚的,沉淀下来就能看透了。”

  以“宁静”的心来面对生活的一切,遵循内在规律而不动摇,这是南怀瑾留下的一大养生心得。

  近来,人们都在热议幸福感的话题。查旭东回忆说,南怀瑾生前曾说, “什么叫幸福,幸福就是走的时候不要给人找麻烦,不要给自己找麻烦。”仔细想想,真是智慧心语。 (采写/记者 任春)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QQ|小黑屋|手机版|沙发客网 ( 冀ICP备19007410号-2 | 全球排名

GMT+8, 2024-11-23 10:4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