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外游客来到中国以文化会友 旅游节期间,来自异国他乡的表演者,作为入境游客的一部分,也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到中国文化。 “舌尖的印象”无疑是踏足中国的第一感。来自俄罗斯的瓦林金娜说,第一次来中国,觉得中国菜太好吃了,筷子的使用也很复杂。“尽管俄罗斯也有中国餐馆,但不吃一次地道的中国菜一定是人生遗憾,当导游跟我们讲过桥米线、狮子头等食物的渊源,才知道中国的食物不仅好吃、品种丰富,而且有故事。” 来自英国孔巴特青年街舞表演团则“以舞会友”,引得不少观看大巡游的中国青少年也加入到随意的舞动中。“虽然语言不通,文化不同,但是我们都是年轻人,自由和梦想是我们共同拥有的,只要有音乐,我们就可以在一起跳舞。”表演团成员彼得开心地说。 谁也想不到,瑞士稻福飞歌狂欢吹奏的表演服装是由乐队成员设计,然后将图纸交给中国的公司生产的。“中国的衣服质量好,加工价格也便宜。所以在中国表演,就在中国生产一套衣服,有着不同的意义。”队员格伦说。 节庆活动既要“全球化”更要“民俗化” 上海中国青年旅行社总经理刘明华表示,随着旅游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充分挖掘传统民俗节日等非物质文化元素来吸引境外游客,已经成为大家的自觉选择。 2011年上海接待海外游客到访817万,不仅为城市带来了可观的旅游收入,更直接带动了相关就业和市场的繁荣。其中,节庆活动对促进中外游客交流功不可没。 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执行主任索莫吉告诉记者,尽管相比起国际上一些有着百年历史的节庆活动,刚刚举办23年的上海旅游节显得很“年轻”,但已有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参与其中。 多位境外游客和旅游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上海旅游节成为全球游客的节庆盛宴,民俗文化是旅游节独一无二的亮点。 在索莫吉看来,打造一个让人“过目不忘”的节庆活动,一定要让游客真切地感受到当地的传统文化和百姓生活。“最好的方式,就是让上海的老百姓参与到节庆活动中,和各国游客大方交流,让全世界的游客都看到最真实的上海生活。” 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教授、上海市民俗文化学会会长仲富兰分析说,民俗文化通过反映现实生活,把生产劳动、娱乐生活场面通过民间表演艺术形式展现出来,让海内外游客感受到寻常生活的艺术价值和本真,这才是一个国际化的节庆活动最珍贵的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