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成都11月16日专电(记者黄毅)记者从四川省阆中市委宣传部获悉,阆中郑家坝遗址抢救性发掘近日全面结束,出土夹砂褐陶、灰陶等文物数十件。
据介绍,郑家坝遗址位于阆中市沙溪街道办事处嘉陵村。为配合中石油工程建设,考古工作人员今年对该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发掘面积2000平方米,发掘工作近日全面结束。考古工作人员共清理东汉砖室墓1座,东汉崖墓7座,清代灰坑3个,清末民初石砌墙体1处等,出土夹砂褐陶、灰陶、小平底罐、豆柄、大口缸等文物数十件。在此次发掘区域,遗址堆积以清代为主,另有商周、汉代等时期文化堆积。 据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文博馆员、郑家坝遗址考古队负责人郭富介绍,此次郑家坝遗址发掘陶片以夹砂褐陶和灰陶为主,另外有红褐陶。仔细观察陶片上的纹饰,有绳纹、弦纹、划纹等。如果把陶片根据缺口拼接起来,可以辨认出小平底罐、豆柄、大口缸等。这与成都平原十二桥时期同类器物相似,器物年代与十二桥时期相当,由此证明郑家坝遗址的年代为距今3200至2900年。这同时还说明,早在数千年前,成都平原十二桥文化就已经向东传播,对研究巴蜀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