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又到了,如何让孩子过一个有意义的假期成为许多家长要思考的问题。面对市场上各种培训班、特长班,家长们显得无所适从。记者近日走访发现,注重培养孩子综合素质的夏令营受到不少家长的青睐。尽管这些夏令营收费不菲,但报名情况却十分火热。
同时,由于准入门槛低、缺乏监管,夏令营市场鱼龙混杂,不少课程内容缺乏价值。一些业内人士和专家表示,应尽快制定相关规范制度,构建监管体系,让夏令营回归其实施素质教育的初衷 家长重视素质教育 夏令营报名火热 记者在重庆市少年宫看到,“童鹰训练营”“军营体验营”“精英少年夏令营”“注意力特训营”“情商特训营”等夏令营名目繁多,不时有家长前来咨询。在“童鹰训练营”报名点,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该营暑期共办四期,前两期已经报满,共有300多人,后两期也报得差不多了。 家住重庆市南岸区的李女士告诉记者,自己的孩子现在4岁,从2岁起就开始参加特训营。“孩子性格有点躁动,我打算报个注意力特训营。”李女士说。 记者了解到,这些夏令营一般是6天至10天,地点大多在风景名胜区,收费在2000元到3000元,有的高端夏令营甚至在万元以上。尽管收费较高,但是报名情况仍然火热。 专门从事青少年夏令营培训的心活力教育集团董事长段景耀对记者说:“我们在重庆片区组织的‘黄埔特训营’去年共有1000多人参加,今年到目前为止已经有500多人报名。” 记者来到学大教育“少年军校”报名点,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该特训营从去年开始举办,每期参训学生控制在300人左右,去年有一期曾达到350人。今年怕人太多,6月初才开始宣传,已开营的第一期共309人,第二期已经有150多人报名。 一些家长表示,现在学校过于看重考试成绩,但是除了学习之外还要重视孩子的全面发展。做童装生意的潘女士告诉记者,她的孩子目前读初二,已经多次参加夏令营。“儿子参加夏令营回来后改变很大,各方面的素质都得到提高。虽然这些夏令营时间短,收费高,但只要有利于孩子成长就行。” 夏令营“变味” 监管急需加强 据了解,夏令营(Summer Camp)起源于美国,旨在让青少年在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发挥潜能,提升团队合作、自理自立等能力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记者调查发现,培训机构举办的商业性夏令营居多,公益性夏令营偏少,不少报纸利用自己的传播优势也办起了夏令营。业内人士表示,夏令营成功的关键在于其课程能否培养青少年的健康人格,需要懂教育、懂心理的老师,并不是任何机构都可以办。此外,昂贵的收费也将不少孩子挡在了夏令营门外。 段景耀说:“夏令营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平台,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的良好补充。但目前整个夏令营市场鱼龙混杂,十分混乱,仅重庆就有100多家机构开设了夏令营,全国约有上万家。” 重庆市少年宫副主任赵孟表示,夏令营主要目的是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但现在开始“变味”,一是变成了旅游团,组织孩子去景点玩一下;二是变成了学校,还是教文化知识,只不过换了一个地方;三是变成了享受,过于强调夏令营的物质条件,吃住在星级宾馆。这些都违背了夏令营锻炼孩子的初衷。 此外,由于夏令营一般在远离父母的陌生环境开展活动,再加上现在独生子女自理能力较差,安全是最大的问题,一次安全事故就可能让整个机构倒闭。在安全压力下,许多夏令营都配备了心理老师、营养师、多名教官。“老师多了就把学生看得太紧,活动放不开,压抑了学生的创造性,一些夏令营成了‘保姆营’。”赵孟说。同时,害怕承担安全责任也是公益性夏令营缺少的主要原因。 “现在的情况是什么人都可以办,也没人管。”段景耀认为,整个夏令营市场混乱的原因在于监管的缺失,至今我国的夏令营还没有准入机制和行业规范,导致夏令营门槛低,不少没有资质的机构混迹其中,严重影响夏令营的声誉。 重庆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瞿亚红认为,现在许多机构为了迎合家长让孩子过好假期的需要,打着夏令营的幌子挣钱。专家建议相关管理部门应尽快制定夏令营行业规章,加强监管力度,通过严格申报手续、抽查、后期跟踪等方式来确认相关机构是否有资质组织夏令营,以此规范整个夏令营市场;同时,政府、学校应明确安全责任主体,增加公益性夏令营数量,降低收费,让更多孩子能够参与其中。 已同步至 小卫清凉的微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