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沙发客网|新一代沙发客专业网站|俱乐部 返回首页

May11的个人空间 http://www.cnsfk.com/?7694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转一篇非转不可的文章

热度 2已有 567 次阅读2010-8-24 09:35

本博一般不转载文章,但看了这篇文章,觉得非转不可。它提出的严肃问题,让每位研究中国企业的人都无法回避。

新加坡《联合早报》网日前发表评论,题为《德国模式还是中国模式?》,作者是美国波士顿萨福克(Suffolk)大学历史系副教授薛涌。文章摘编如下:

  文章说,随着世界人口的老化,这种能够珍重人力资源、并最大限度地开发人力资源的“德国模式”,自然会显示其强大的生命力。茅于轼所谓“工人农民都不算数”的“中国模式”,则迟早要撞墙。在这个意义上说,“中国模式”是老故事。“德国模式”才是新故事。

 

  2010年8月13日,德国政府公布,德国最近一个季度经济增长为2.2%,如果换算成年增长,就接近了9%。这是德国自1990年统一以来最好的经济表现;也使德国人民和政府一下子扬眉吐气。现在德国人终于可以说:我们的模式更优越。

  这几十年来西方媒体上到处在谈论“旧欧洲”的衰落,近些年也高唱“中国崛起”。特别是在美国,在1970年开始就一直在谈论欧洲福利国家的崩溃。但事实上,这种“欧洲崩溃论”甚嚣尘上了40年,欧洲却越来越好,美国则在走下坡路。

  德国的劳动力成本比美国更高。德国人似乎并没有美国人那种压力,仍然把制造业作为自己的看家本钱,而且在今年以前一直是世界第一出口大国。如今这第一把交椅虽然被中国抢走,但是,德国8100万的人口,几乎和13亿的中国创造了差不多的出口额。

  况且,双方侧重于不同的领域,合作多于竞争。中国越是扩大出口,就越需要德国造的精密车床和仪器。日后全球经济回暖,需求上升,最先得益的也是拥有先进制造业的德国。“中国制造”无法取代“德国制造”,也打不过“德国制造”。

  德国为什么能够做到这一点?这要归结于其独特的“莱茵兰资本主义”模式。“莱茵兰资本主义”强调企业对职工的责任。更重要的是,这种企业伦理已经完全被制度化了。比如,企业董事会中,一般席位是工人代表。这些代表要自己在工友中竞选产生。他们和资方代表一起,决定工作时间、休假、雇佣、裁员、甚至技术投资等等关键性问题。

  这样的结果是什么?是削弱了德国的竞争力吗?恰恰相反。在这种制度下,工厂不敢轻易关闭,也无法随意解雇工人,只能培养工人。这样,制造业被保留下来;德国的工人在这种稳定的工作环境中,得以精益求精地深化自己的技艺。这也是德国的产品工艺先进、能够维持高昂价格的原因。企业之间的竞争重在经营、技术、工艺水平,根本没有空间靠压低工价来提高效益。

  这和“中国模式”正好相反。也难怪,在美国制造业纷纷被中国的廉价劳动力吓破了胆时,“德国制造”岿然不动。

  随着世界人口的老化,这种能够珍重人力资源、并最大限度地开发人力资源的“德国模式”,自然会显示其强大的生命力。茅于轼所谓“工人农民都不算数”的“中国模式”,则迟早要撞墙。在这个意义上说,“中国模式”是老故事。“德国模式”才是新故事。


路过

雷人
1

握手

鲜花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全部作者的其他最新日志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回复 阿峰 2010-10-7 08:27
讲的只是一面而已,不光模式不同,而且民族与文化有异,德国在现代文明的先进已经是领先世界,中国在追赶也不为过。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QQ|小黑屋|手机版|沙发客网 ( 冀ICP备19007410号-2 | 全球排名

GMT+8, 2024-6-3 00:4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