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 806||
24岁的北京沙发客邓紫丹参加的某个沙发客家中的派对
免费、共享、信任、跨文化交流……在这些流行的理由面前,沙发客的崛起更像是一种生活方式的冒险。
沙发客不只是免费午餐
沙发客在中国开始流行了。通过沙发客的网站在全球申请一张免费住宿的沙发,顺带着了解风土人情的深度自助游,已经不仅仅是背包客知晓的新鲜玩意。Couchsurfing,沙发冲浪,这个英文字典里新造词摇身一变,从舶来品变成中国青年趋之若鹜的时髦玩意儿。
第一批勇于尝试睡别人沙发的先驱者这样解释这个词语:来自台湾的沙发客Ken根据经历写就的《你家的沙发借我睡》,在扉页上标注“新平民外交时代”字样,而以沙发客身份游欧洲的Momo说,住到一个异乡人家中,看到的不仅是异国符号、表面的文化冲突,而是一个个“家”隐藏着的不同生活选择。
而在国内沙发客小组里,沙发客被统称为“唐僧”。组长田创觉得,沙发客的理念在中国古代就有了——“施主,贫僧自东土大唐而来,去往西天拜佛求经。可否在此借宿一宿?” 唐僧四人明明就是沙发客嘛。 仅仅读了沙发客报道的刘仁疆马上创办了国内的沙发客专业网站:“免费的互助游以前也存在,而沙发客的成功其实是新的社交方式的成功。”
免费、共享、信任、跨文化交流……在这些流行的理由面前,沙发客的崛起更像是一种生活方式的冒险。当资深驴友郭德心跃跃欲试,先找到沙发再设计路线,由此开始一次国内旅行时,他用实验的态度体验了这种旅行社交的生活方式。连接这一个个沙发的是互联网免费文化衍生出的人际关系,也是安全机制下对陌生人的信任考验。
流行背后的圈子文化
因沙发之旅而结识各个国家好友的上官小乖,在论坛上讲述自己的故事来宣传沙发客理念却饱受质疑的尴尬,“中国人很难接受在家里的隐秘空间接待陌生人。”这也是中国沙发客发展面临的问题。最早建立的沙发冲浪网站在全世界已经有200多万会员,但在北京只有2000多名会员,并且其中大多数为旅居北京的外国人,或者有国外生活背景和留学经验的青年人。居住在北京的Momo发现,自由职业者、语言老师、翻译、学生和旅游爱好者、跨国公司工作者更多参与其中。只有这个圈子里的人才知道,在北京钟鼓楼每周一举办的是沙发客小组聊天聚会,周二在世贸天阶的某个BBQ吧里有分组的游戏聚会,而深圳HomeParty是沙发客周末固定节目……这些活动让国际化背景下的中国沙发客,成为一群心态开放、勇于尝试新事物的青年群像。
这个看上去玩得不亦乐乎的封闭小圈子,正在为国内沙发客的发展起作用。媒体报道得越多,关注的人也越多。在国内创办第一个中文沙发客网站的刘仁疆,改变了沙发客的发展策略:“通过认证的实名制会员先通过聊天、关注等网络社交方式成为朋友之后,再互借沙发。”比起在自助游圈子里热闹了好几年的“互助游”模式,中国式沙发客规则从针对国内各个城市之间的旅行者的群体扩大到更多普通人。这种新型的互助游,鼓励了国内不同地区不同阶层的人们打开了家门,在温暖陌生旅途的同时,打开了新的精神沟通。□ 本报记者/赵 兰
更多详情请至:
http://epaper.tianjinwe.com/jr100/jr100/2010-09/17/node_301.htm
http://epaper.tianjinwe.com/jr100/jr100/2010-09/17/node_302.htm
http://epaper.tianjinwe.com/jr100/jr100/2010-09/17/node_303.htm
http://epaper.tianjinwe.com/jr100/jr100/2010-09/17/node_304.htm
http://epaper.tianjinwe.com/jr100/jr100/2010-09/17/node_305.htm
http://epaper.tianjinwe.com/jr100/jr100/2010-09/17/node_27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