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这个数九寒冬里,又到一年学生放寒假的时刻,让我不禁想起上学期间那一次次的风雪回家路。
上学那会,家乡阿勒泰一牧场还没有通火车,也没有高速路,只有一天一趟途径线路班车。从石河子早上发车,到阿勒泰阿苇滩乡一般就是晚上10点到12点之间了。在下车的阿苇滩乡路口下了车,距离家还有3公里多乡村雪路。
阿勒泰的冬天特别寒冷,每次寒假回家都会提前准备充足,厚棉服、毛围巾、棉手套、厚棉鞋、厚毛裤,还有必不可少的围脖或者棉帽子。下车开始,就要全副武装起来,要在寒冬里步行3公里多才能到家。这个时间段是没有出租车辆通行的,家里也没有人来接,都是自己背着背包,一路在雪路里徒步回家。
返乡的路从下车开始,几乎都是一个人,背着包,从热腾腾的班车上下来,裹紧大衣,带好手套,在车辆压实的雪地里彳亍前行。一牧场的冬夜特别寂静,天特别黑,夜空星光指路,四周洁净的白雪返照下,没有路灯依旧可以看清楚前行的道路。旁边远处的农舍偶尔传来的犬吠声,羊圈里绵羊的应和,让寂静的夜里更加沉静。走在坚滑的雪路,耳边只有咯吱咯吱的脚步声,抬头看,家乡的位置,只有一点微弱的灯光,就是那一点仿佛随时都会被黑暗扑灭的灯光,可以鼓舞我多走一段长长的路。
有时大片的飞雪飘打在我的脸上,鞋不时陷在走偏积雪中,寒风几次要把我摔倒在路里。有时候似乎走进了一个迷阵,永远找不到出口,看不见路的尽头。但是对家的向往,我始终挺起身子向前迈步,因为我看见了一点豆大的灯光。灯光,不管是哪个人家的灯光,都可以给行人——甚至像我这样的一个返乡人指路。
远处家乡的几处平房里射出来几点灯光,它们淡了寒夜里黑暗的颜色。我望着这些灯,灯带着昏黄色,似乎还在寒气中微微颤抖。有几次我以为灯要灭了。但是一转眼昏黄色的光又在前面亮起来。这些深夜还燃着的灯,它们默默地给那些这时候还在黑暗中摸索的行路人散布一点点的光和热。
在返乡人的眼里、心上,寒夜中那些家乡的灯光会显得是更明亮、更温暖。
这已经是许多年前的事了。我的生活和工作有了很大的变化,回家不再徒步前行,可选择方式更多了。但我依然清晰的记得,哪些寒夜为我燃着的灯光,分到了它们的恩泽——一点光,一点热,光驱散了游子心灵里的黑暗,照亮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