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 2
旅游是什么,百度百科告诉我们:是人们为寻求精神上的愉快感受而进行的非定居性旅行和在游览过程中所发生的一切关系和现象的总和。
在旅游的过程中,每个人都会去拍照,把旅游中快乐时光记录下来,或冲洗成照片,收藏在相册里面;或存储于电脑上,这是由于数码相机的兴起,更多的照片让我们无力于把每张都冲洗出来,干脆大部分都存储成电子档的吧。之所以留下这些旅游的瞬间,就是为了日后的回忆,回忆是人生的宝贵财富,正是如此,人们才会喜欢上了拍照。
翻看同学朋友们的相册,发觉相片主要分为几类:1.个体独照,看见什么地方风景好了,就拍个照纪念一下;2.全体的合照,这个可以没有风景,或者是比较大的外景,这种照片突出表现人的聚会,背景往往被忽略;3.风景照,沿途美丽的风景,纯粹的风景,也许是怕人打破了自然的美,也许是怕自己挡住了建筑的某个角落,只拍摄非人类之外的景色,当然,包括自然界的动物啦。主要的三个门类,不能细分,细分就太多了,像什么拍动物啦,拍古城的人与古街的生活啦,这些暂且不讨论啦。
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这么一种现象,翻看一下朋友的空间相册或者家里的相册集,看看朋友在景点的大门和某些景点的名称那里,照片有多少。我估计,应该有不少。到了故宫,人们在检票之后,第一件事就是拿出相机,在入口处,与大门及其文字“故宫博物院”合影了,就像盖了个邮戳,我去过故宫。有些不打算进去的游客,也会在门口拍个照,表示他也去过,一睹过故宫的芳容。颐和园,八达岭长城,天坛,大昭寺,黄鹤楼……比比皆是。
今年国庆的时候去了一趟浙江绍兴,去百草园的时候感触很深,鲁迅的百草园是每个学生所熟知的,到了绍兴,自然要去看一看风情万种的百草园,我也不例外。进了鲁迅故居,穿过几个屋子,到了百草园一看,擦,怎么和自己家后院差不多,杂草,几棵树,还有几块菜地,唯一不同的就是,它是出名的,我家后院默默无名,因为百草园里面有一块新搬进去的石头,上面刻了三个字,“百草园”,于是,人们在看到园内的景物之后,觉得没什么稀罕,便开始寻求这是百草园的“证据”,开发旅游的人自然懂,于是,园内的这块石头成了游客们的宠儿,表面被磨得锃亮,特别是手可以扶的地方。人们不再去拍百草园,而是排着队,去和这块石头上面的额三个字“百草园”照相,井然有序,甚至有的人看了一眼园子,排个队,拍了照就走人了。
虽然每个人对旅游的理解不同吧,个人也无法干涉别人拍照的自由。我猜,和文字照相也只是回去的时候,翻看照片,文字可以让我们知道自己去了哪里,健忘的人倒是很实用的;有些人则是为了给自己的同事朋友们看自己长假的成果,让别人好生羡慕一番。这没有错,因为,大部分人都喜欢得到夸奖,得到别人的羡慕,人之常情嘛。嘿嘿!
话说回来,只是觉得这就失去了旅行的意义,我们出去的旅游是为自己旅游的,不是为了得到别人的评价而旅游的,为了开阔自己眼界,得到生命的解放,正如“北京青年”上那句台词,“旅行的意义不仅仅是游玩,趁着年轻把一切都放下,出去走一走看一看,见识一下大山大水,感受大自然的魅力。眼界开阔了,心胸宽广了,再回到工作岗位,一定是不一样的心态。”所以,我们偶尔要思考一下自己旅行的意义,我们是为自己而活着,而不是活在别人的评价之中。当然,也不是说和文字拍照的都是这样的哈,只是每个人的心态不同罢了。只是真挚的希望更多的驴友们能够领悟到这一点,我们不是为了旅游而旅游,不是为了别人的评价而旅游,也就心满意足了。记得我去年国庆去北京的时候,那时候木有相机,玩了6天半,想去的地方几乎都跑遍了,只有在颐和园,一位新认识的驴友帮我拍了几张,后来用QQ发给我了。在北京开始去清华北大的第一天,感觉这种出门的地方,还有北大未名湖的景色,不留个纪念有些遗憾,以至于我过年回家,亲戚想看看北京游玩的照片,我说没有,亲戚们都有点失望,这倒是没照片的旅行就像是没去过罢了。我倒不这么认为,在北京的时光,虽然没有留下纪念,但是,我的脑海里面的DV录影,记录下了大部分的时光,酸甜苦辣,这就足够了,自己有个会议就够了,不需要向别人证明什么,北京的好心态让我的北京之行很丰富!
个人水平有限,对旅游的见解也在不断的提高,望各位驴友们多多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