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发客网|新一代沙发客专业网站|俱乐部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小绿道大视野:海南骑向“慢游时代”

2011-7-12 12:00| 发布者: 小卫清凉| 查看: 996| 评论: 0

摘要:   车友惬意骑行在定安县“百里百村”的绿道上,感受乡土文化魅力。   2011年,改变海南人民出行方式的有两件事:一是东环高速铁路在元旦前通车,人们的出行快捷了不少;另一件是多个市县建设了数百公里的“绿道” ...

  车友惬意骑行在定安县“百里百村”的绿道上,感受乡土文化魅力。

  2011年,改变海南人民出行方式的有两件事:一是东环高速铁路在元旦前通车,人们的出行快捷了不少;另一件是多个市县建设了数百公里的“绿道”,更多人选择“慢游”海南。

  去年7月,海南党政代表团到广东考察,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卫留成和省委副书记、省长罗保铭亲自带领各部门、各市县的主要领导骑上自行车,体验了著名的增城绿道。“在增城绿道上经历了震撼一课。”一位海南干部这样形容在绿道上的感受。此后,海南多个市县开始学习增城经验,大力打造绿道,到今年“五一”小长假前后,海南绿道渐成气候。

去年,海南省自行车协会组织了一次增城的骑行活动,参加者对增城的绿道赞叹不已。专为自行车设计的道路,巧妙的线路设计,布局合理的驿站,都让骑行者感到贴心和充满乐趣。最让人赞赏的是这里的人文环境:绿道常常在果园中穿行,但骑车的人没有谁随意摘取水果、破坏树木或者乱丢垃圾,而沿途村庄的人们也对骑行者给予充分的尊重。

  “其实自行车运动对人文环境要求很高,在这方面海南还需要大力建设。”严春江说,2009年曾有一支欧洲大俱乐部组织在海南的骑行活动,他们对自然风光非常满意,但因为人文环境的欠缺,最终选择了云南等地作为骑行点。“比如骑着摩托车追逐骑行者、故意打喇叭等等常常碰到的现象,既不礼貌也不安全。”

  广东目前已在全国率先建设了覆盖珠三角地区的绿道网络,由6条各具特色又相互连通的绿道组成,全长约1690公里,直接服务人口约2565万人,估计可带动消费450亿元,实现了珠三角城市群和生态资源、历史文化资源的对接。

  海南的骑行者也迫切希望拥有环绕全岛的绿道网。“环岛线一直是骑行海南的最主要线路,如果能够把各市县建设的绿道对接,建成相互连通的环岛绿道,那将实现我们的一个梦想。”吴圣海说,海南当前的条件不能和广东相比,并不一定要修建庞大的专用绿道,对现有道路稍加改造一样可以实现这个目标。

  实际上,已投入海南的绿道中,仅文昌环八门湾和海口西海岸、“绿野仙踪”等少数绿道有专门建设的自行车道,其它绿道多是对已有乡村道路加以整修。这种模式同样得到了骑行者的认可。“只要做好最基本的两点,一是安全,二是标识。”吴圣海说。

  安全是骑行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要求。为此,海南“骑友”们建议,应该把有限资金主要投入到道路整修,包括填补坑洼、平整路面。考虑到“村村通”道路一般较窄,还应该适当加宽两侧路沿,便于自行车与机动车并行时避让,有条件的在路侧画出自行车道。道路的标识也必须鲜明,在路口一定要有指示牌,在比较偏远的地方最好还有线路图。此外,还应该有适当的配套措施,即设立一定数量的驿站和服务点,提供休憩、饮水等,还应该配备简单的骑行装备和修车工具。

  严春江笑着说,“骑行者所需要的绿道其实很简单,不需要道路多好、驿站多豪华,大榕树下放些桌椅就是一个服务点,几个村里出产的地瓜、木薯、花生就是很好的零食。”她认为,好的绿道,好在风景、好在服务、好在特色。要通过驿站把村子里好吃的、好玩的、具有本地特色的都展示在游客面前,丰富绿道的内容,打造风情独一无二的海南绿道。

  海南省住建厅相关负责人透露,目前海口已经将绿色慢行休闲系统纳入了城市规划,计划建设网际化绿道,而全省的休闲绿道规划也已经启动。

  几辆自行车、三五好友,骑行在窄窄的小绿道上,山冈、河流、树林、田野、庄园、村落一一掠过,但绿道展现在人们视野里的不仅仅有这些,也包括人们对生活方式变迁的探寻,以及随之带来的发展机遇与挑战的思索。骑行中,海南的“原乡”、海南的“土著”、原汁原味的文化和旅游体验也顺着绿道扑面而来。

  地理视野:

  连接人与自然的走廊

  进入2011年,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的第二个年头,一股建设方便自行车骑行者的“绿道”、鼓励“慢游”的热潮在琼岛涌动。

  3月以来,长50多公里的定安“百里百村”绿道网和10多个服务点陆续投入使用;4月初,环绕文昌八门湾的54公里绿道网建成接待游客;5月19日“中国旅游日”,100多公里的海口绿色慢行休闲系统一期正式建成并投入使用;再加上从去年以来屯昌先后投入使用的6条总长40多公里绿道,已经有4个市县有绿道开门迎客,道路总长250多公里。此外,三亚、昌江、万宁等多个市县也计划或正在建设考虑了自行车骑行需求的绿道或旅游道路。滚滚车轮似乎正载着海南骑向一个低碳、休闲的“绿道慢行”时代。

  这些绿道所依托的环境和自身条件都各不相同,并由此体现出不同的特色。如文昌八门湾绿道依海而建,在红树林中穿行;定安和屯昌的绿道深入丘陵原野深处的各个村落,一派田园风光;海口的绿道特色更为多样,有西海岸的海边长廊,也有的在地质公园的火山群中穿行,还有的连接起一个个文明生态村。

  绿道,这个概念源自美国,是英文“greenway”的直译,意思就是一种自然走廊。美国学者查尔斯·里特(Charles Little)在研究专著《美国的绿道》里曾下过一个经典定义:绿道就是沿着诸如河滨、溪谷、山脊线等自然走廊,或是沿着诸如用作游憩活动的废弃铁路线、沟渠、风景道路等人工走廊所建立的线型开敞空间,包括所有可供行人和骑车者进入的自然景观线路和人工景观线路。它是连接公园、自然保护地、名胜区、历史古迹,及其他与高密度聚居区之间进行连接的开敞空间纽带。

  也就是说,绿道是连接人和自然的走廊。国际景观生态协会美国分会主席杰克·埃亨指出,“连接是绿道的最主要特征”。它提供给人们一种相对更原生态的行动方式,使人们与自然和文化景观能够更加亲密的接触,这正是绿道的魅力所在。

  从这个角度来看海南首批建成绿道的市县,就有了一些共同点。首先,所有已建成的绿道都集中在海口这个全省最大都市的周边,这里有大量的城市人口和从此中转旅程的游客,绿道为他们在“后花园”提供了一种新的休闲方式。其次,这4个市县所在的琼东和琼北地区拥有较丰富且特色鲜明的自然景观,比如火山群、红树林、冷泉等,成为绿道建设依托的景观基础;再次,这里自古以来就是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农业文明发达的地区,绿道经过的许多农村和渔村环境优美,仍然保持了较原生态的文化风貌,还有与众不同的火山古村落,大大深化和扩展了绿道的内容和内涵。

  开发建设海口“绿野仙踪”观光绿道的海南润京实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唐微微说:“随着城市生活压力增大,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亲近自然,体验农家乡村生活,释放工作压力。不少游客慕名来骑行,游玩,观赏田园风景,感受‘慢行’生活方式。”

 历史视野:

  海南绿道的前世今生

  在国内,绿道绝对是一个新颖的概念。目前,全国真正建成绿道网的只有广东珠三角地区,而有组织、成规模正在建设绿道网络的也只有四川成都和海南。

  追寻海南最早的绿道,海口市演丰镇一条10多公里长的乡村道路也许算得上其中之一。早在2003年前后,为配合文明生态村的建设,当地在红树林保护区的外围修建了一条乡村道路,连接起多个文明生态村,意图打造一条红树林特色的乡村旅游“绿道”,还曾有企业在路上设电瓶车供游客观光之用。但它和其它早期建设的绿道一样,在那个时期很快归于沉寂,直到今年“绿道”热潮兴起,它又被人们记起并得到修复和拓展。

  人们普遍认为,一次广东之行是海南绿道的转折点。

  去年7月,海南党政代表团到广东考察,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卫留成和省委副书记、省长罗保铭亲自带领各部门、各市县的主要领导骑上自行车,体验了著名的增城绿道。“在增城绿道上经历了震撼一课。”一位海南干部这样形容在绿道上的感受。此后,多个市县开始学习增城经验,大力打造绿道,到今年“五一”小长假前后,海南绿道渐成气候。

  定安“百里百村”绿道就是如此。“百里百村”本来是定安文明生态村建设的一个概念,从2007年起,定安先后投入8700多万元打造。而增城之行后,定安县委即对媒体表示,要学习增城绿道理念,提升“百里百村”建设水平。目前,便利自行车出行的绿道网已成为“百里百村”吸引游客的新突破口。

  具有普遍性的是,几乎每一条绿道都和文明生态村建设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这也是海南绿道区别于外省的最大特点。有学者认为,通过绿道吸引游客,发展乡村旅游,推动文明生态村建设,这成为政府发展绿道的重要动力。卫留成日前在考察文昌绿道时就说:“带动老百姓增收致富,是我们发展旅游最根本、最重要的目的。”

  但在自行车爱好者看来,近年来海南自行车运动的兴起真正为绿道建设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当前,自行车运动在全国都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海南也是一样。据海南省自行车协会估计,海南已经有自行车爱好者数万人,他们迫切需要更适合骑行,更增加骑行乐趣的道路———绿道。

  若是在下午下班时分走进屯昌体育馆的自行车免费出租点,就能感受到这股“自行车热”:150辆自行车不久就被全部出租了,沿着县城周边的6条绿道骑行已经成为许多市民每天下班后的锻炼习惯。屯昌县文体局副局长魏宗武说,去年和今年初该县两次承办全国山地自行车冠军赛,在全县掀起了自行车运动的热潮。如今在屯昌有众多的自行车爱好者,还成立了社团,在此热潮推动下,政府逐步将一些乡村公路改建成适合自行车骑行的绿道,并且绿道网仍在不断建设延伸中。“其实屯昌目前外来的‘骑友’游客还不多,是本地居民运动休闲的热烈需求推动着我们的绿道建设。”

  “绿道的作用主要就在于吸引这些普通民众和一般爱好者。”省自行车协会会长严春江说,绿道一般难度不大,“发烧友”不会作为自己征服的对象,但是可以增加骑行的乐趣,吸引更多的普通人和“入门级”爱好者关注和喜爱自行车运动,并成为他们的休闲方式。

  文化视野:骑行中认识“原乡”海南

  “对于骑车人来说,海南无疑是个不可多得的骑行圣地,海风、沙滩、椰林,如画风景,加上强度难度适中的线路,让越来越多的人奔向天涯海角,感受丰富多彩的轮上之旅……”这是自行车发烧友“走走悠游”(网名)在网上写下的一段话。

也许很多海南人还没有意识到,海南早已是国内自行车爱好者心目中最著名、最经典的骑行线路之一。对于“骑友”们,海南究竟有什么样的魅力如此吸引人呢?

  海南省自行车协会成员、在海南“骑友”中颇有名气的“发烧友”吴圣海说,在自行车文化中,骑行的过程最为重要,骑行者时刻都和道路周围的环境密切接触,发生着互动,这和坐在封闭的汽车里,从一个景“点”到另一个景“点”的传统旅行方式截然不同,更有利于人们感受海南随处可见的美景和丰富多彩的文化,让人们在景区之外认识一个真正的海南。

  旅游,永远是对异域体验的追寻,而这种体验越深入、越真实,对游客的吸引力就越大。绿道,在这个过程中体现出它的文化价值。正如国际景观生态协会美国分会主席杰克·埃亨的研究所展示的:绿道是多功能的,包括生态、文化、社会和审美等等。它的丰富性是传统商业旅行方式所无法比拟的。

  在和“骑友”的交流中,在网上无数骑行海南的游记中,很容易就能够感受到,自行车爱好者心目中那个圣地般的海南到底美在哪里。很显然,它不在亚龙湾豪华的酒店群里,不在景区导游千篇一律的解说词里,不在普通人难以享受的高尔夫球场上……他们心中真正的海南,是沿着小小绿道穿梭于山、海、田园之间的海南美景,是一个个翠绿环绕的宁静海南村落,是村子里热情淳朴的普通海南农民笑脸,是村民们捧出的美味可口的地道海南美食;甚或是田野里一个劳作的农民、路边一条清澈的小溪、一颗挺拔的椰子树……海南的“原乡”、海南的“土著”、原汁原味的文化和旅游体验顺着绿道扑面而来。

  “不仅如此,骑行者也会通过绿道给当地居民带入一种文化的交流,特别是那些比较偏远的村庄。”严春江说,骑行者一般都喜欢和当地人进行交流,骑行本身也是展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这种文化交流无疑对本地的发展也会带来好处。

  比较视野:海南需要怎样的绿道

  今天,全世界有多达数千个国际、国家和区域层次的绿道项目,仅美国就有上千个,这些项目各不相同、各具特色。海南应该学习和参考哪些经验来建设具有自身特色的绿道网络呢?

  台湾是华人世界较早建设绿道系统的地区,拥有遍布全岛的各种步道、自行车道,但记者印象最深的还是高雄的一条城市绿道。这条绿道沿着著名的爱河几乎纵贯整个高雄,串起一片片绿地,沿爱河形成一条带状的公园,成为众多市民休憩健身的场所,也可以让自行车畅快地在都市中骑行。台湾朋友说,正是从对骑车族的关注开始,从爱河的改造开始,高雄扭转了一个脏乱的工业城市形象,成为人们心中独具风情的现代都市。

  “无论建设什么样的绿道,首先都必须从骑行者的角度去思考。”吴圣海说,绿道不需多宽,但路面要平整,要有明确的指示,沿路要有一些配套的服务措施等等。

多功能绿道刺激经济增长

  美国是世界上最早最多建设绿道的国家,其东海岸绿道全长4500公里,途经15个州、23个大城市和122个城镇,连接了重要的州府、大学校园、国家公园、历史文化遗迹,是全美首条集休闲娱乐、户外活动和文化遗产旅游于一体的绿道,服务3800万居民,可为沿途各州带来约166亿美元的旅游收入。

  荷兰阿姆斯特丹

  世界上最适合骑自行车的城市

  城市里有庞大的自行车道系统,随处可见的租车点和存车设施,超过40%的人口每天骑自行车上下班,也许私家车将从这里开始逐渐退出城市。

  日本

  绿道网串起名山大川

  日本国土面积狭小、自然资源匮乏,但仍通过绿道网的建设来保存珍贵、优美、具有地方特色的自然景观。日本对国内的主要河道一一编号,加以保护,通过滨河绿道建设,为植物生长和动物繁衍栖息提供了空间;同时,绿道串联起沿线的名山大川、风景胜地,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体验自然、欣赏自然的机会和一片远离城市喧嚣的净土。

  新加坡

  无缝连接绿道促社会和谐

  新加坡于1991年开始建设一个串联全国的绿地和水体的绿道网络,连接山体、森林、主要的公园、体育休闲场所、隔离绿带、滨海地区等。通畅的、无缝连接的绿道为生活在高密度建成区的人们,提供了足够的户外休闲娱乐和交往空间,使新加坡成为一个充满情趣的花园城市。

  德国

  绿道整合推动旧城更新

  德国鲁尔区将绿道建设与工业区改造相结合,通过7个绿道计划将百年来原本脏乱不堪、破败低效的工业区,变成了一个生态安全、景色优美的宜居城区。在改善人民生活质量的同时,也提升了周边土地的价值。鲁尔区成功整合了区域内17个县市的绿道,并在2005年对该绿道系统进行了立法,确保了跨区域绿道的建设实施。

 已同步至 小卫清凉的微博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QQ|小黑屋|手机版|沙发客网 ( 冀ICP备19007410号-2 | 全球排名

GMT+8, 2024-9-23 15:2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